解密花莲7.3级地震:双俯冲带上的地质之谜
解密花莲7.3级地震:双俯冲带上的地质之谜
2024年4月3日7时58分,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强震,震源深度仅12公里。此次地震造成10多人死亡,上千人受伤,全岛震感强烈,福建、浙江等地也有明显震感。这次地震不仅威力巨大,而且具有重要的地质研究价值。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地质构造
台湾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这一全球地壳活动最频繁的地带。台湾岛本身是由吕宋岛弧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长期碰撞形成的年轻造山带,其复杂的地质结构进一步加剧了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强度。
双俯冲带与台东纵谷断裂带
花莲县位于台湾东北部,这里正是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交界线。在台湾南部,欧亚大陆板块以南海海洋地壳为先导向东俯冲至菲律宾海板块之下;在台湾东北部,菲律宾海板块向北西俯冲至欧亚大陆板块之下,形成了独特的双俯冲带。
这种特殊的地质构造使得花莲地区成为地震频发区。据统计,近5年来,花莲地区多次发生5.0级以上地震,其中不乏震群型地震。历史上,1951年10月22日,花莲近海曾连续发生7.3级和7.1级两次强烈地震;2018年2月,该地区在短短几天内发生了三次6.0级以上地震。
浅源地震与逆冲型破裂
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仅为12公里,属于典型的浅源地震。浅源地震由于震源距离地表较近,能量释放更为集中,因此破坏力往往更大。此外,这次地震属于逆冲型破裂,即由地壳挤压造成的断层运动,其中一侧岩块相对于另一侧向上推覆。这种类型的地震在造山带或板块边界的挤压带以及俯冲带浅部较为常见。
影响与启示
此次地震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引发了多起建筑损毁和滑坡等次生灾害。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震波传播的特性,福建、浙江等大陆沿海地区也感受到了明显的震感。这提醒我们,地震的影响范围往往超出震中区域,需要加强地震预警和防范措施。
通过研究此次地震,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台湾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规律,还能为地震预警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在地震频发的今天,了解地震的成因和特点,对于提高公众的地震意识和应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