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升级新动向
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升级新动向
总投资10亿元、占地243亩,元气森林全球最大生产基地落户天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不仅是西青区招商引资的重大成果,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产业转移升级的生动案例。
“赛达”精神引领30年发展
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文全称为“Xiqing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XEDA是其缩写。“赛达”,是XEDA的音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向上和四通八达之意。自1992年成立以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就确立了“赛达”这一特定称谓,并衍生出“赛达精神”、“赛达理念”、“赛达品牌”等文化内涵。
其区域识别标识设计寓意深远:整体形似英文“A”,蕴含永争第一之意。绿色部分寓意发展空间和环境,以及建立绿色无污染工业区的理念。两块蓝色板块则象征开发区的聚才聚财优势,展示其发展潜力和双赢形态。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践者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承载地,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落户。卡本科技集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14年,卡本科技从北京迁入天津西青,短短几年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企业占地面积从最初的2000平方米扩大到2.5万平方米,从一家小型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卡本已与天津工业大学成立研究生工作站,其8款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款达到“国内领先”。
产业升级新动向
2024年上半年,西青经开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成绩单: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65%,限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4.8%,限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0.8%。这些数据背后,是开发区在招商引资、产业优化方面的持续努力。
在制造业领域,开发区重点引进装备制造、汽车配套、新材料等产业项目,如昆山沪光汽车线束项目、北京奕信精工工液冷设备制造基地项目等。在服务业方面,开发区瞄准二手车出口和批零业,成立大宗贸易产业园,引进相关项目8家,预计年营收不低于10亿元。
同时,开发区积极推进资产盘活工作,累计盘活载体面积达6.5万平方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开发区加快中芯国际大二期配套项目建设,推进康汇医院配套工程,改造园区老旧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培育科技型企业、推进校地合作、支持科研平台建设等措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发区积极搭建校企地合作平台,畅通重点高校资源,支持企业开展创新研究。同时,推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在科技创新方面,开发区成功召开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完成换届选举工作。组织各领域专家学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知识产权宣讲、医保政策宣讲、生物医药论坛等活动,全面推进科普工作社会化、经常化、规范化。
展望未来
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继续保持奋斗姿态,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持续在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上下功夫,以实际行动和实效全力冲刺全年经济目标任务。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西青经开区必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天津乃至京津冀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