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守护绿水青山,打造生态典范
大理州:守护绿水青山,打造生态典范
大理,这座被誉为“风花雪月”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在这里,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和洱海月共同编织出一幅动人的自然画卷。而今,这四个意象不仅成为了大理的代名词,更激发了无数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音乐家肖博恩和静山共同打造的《苍洱之风》专辑。
大理的生态守护
大理州坚持“生态立州”战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洱海保护治理连续两次入选全国优秀案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100%,48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1.67%。
大理州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已查明高等植物4249种,陆生野生动物81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327种。2024年,大理州查办野生动植物案件538件,处理违法犯罪人员329人,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大理州在生态保护方面持续发力,成功申报多个自然保护区,大理市获得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洱海、剑湖升级为国家重要湿地。
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
大理州建立了52处自然保护地,包括3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2处水利风景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7976平方千米。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项目,大理州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全省前列。
大理州还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作,实施了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推动洱海保护治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和“生态之治”转变。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大理州积极培育文旅新业态,推进文旅创优提质发展行动,打造“在大理爱上生活”等城市新名片。2023年,大理州接待游客95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03亿元,产业规模实现从百亿到千亿的跨越升级。
大理州还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引导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理市成功创建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弥渡县跻身为全国优势特色蔬菜产业集群。
未来展望
大理州将继续坚持“生态立州”战略,以更高的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理州将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借鉴的“大理经验”。
大理州的生态保护之路,不仅是一场环境治理的攻坚战,更是一次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从“风花雪月”的自然美景到“生态立州”的战略实践,大理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