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涓:身体发麻,可能是心理问题在作祟
郑启涓:身体发麻,可能是心理问题在作祟
“我的脚跟经常发麻,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原因,这让我非常困扰。”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不妨从心理角度寻找答案。著名心理咨询师郑启涓老师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揭示了身体症状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密切关系。
身体发麻背后的“心事”
36岁的张彤(化名)是一位外企员工,近五年来经常感到身体发麻,尤其是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更为严重。起初,她以为是血液循环不畅或休息不够,但随着时间推移,症状越来越频繁。
一次工作失误后,她在与领导谈话时感到极度焦虑和紧张,出现了心慌气短、四肢和脸部发麻的症状,几乎无法正常说话。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决定去医院检查。
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医生并未发现生理上的异常,排除了神经系统疾病和内分泌失调等问题。医生建议她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身体?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郑启涓老师发现张彤的发麻症状与其童年经历密切相关。张彤的父亲非常严厉,每当她犯错时都会受到严厉责骂和惩罚。这种高压教育方式导致她对“犯错”产生本能的恐惧和焦虑。
成年后,张彤在工作中也常常感到紧张和焦虑,特别是在面对压力时,身体会不自觉地出现发麻等反应。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身心疾病”或“躯体化症状”,即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通过身体症状表现出来。
如何从心理角度缓解身体症状?
调整心态,学会放松: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通过调整心态、学会放松,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张彤在咨询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如何面对压力,不再过度紧张和焦虑。
识别和处理负面情绪:情绪管理是缓解身体症状的关键。郑启涓老师帮助张彤识别和处理负面情绪,让她明白情绪波动与身体症状之间的关系。通过情绪释放和调节,她的发麻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身体症状持续存在且影响到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郑启涓老师建议,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信号,它们可能是心理问题的预警。
案例分享:从困扰到解脱
经过几个月的心理咨询,张彤不仅改善了与父母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缓解压力,减少焦虑的发生。如今,她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和工作的高效状态,发麻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身体的异样可能正是心灵在诉说它的不安与痛苦。当我们关注身体健康时,也不能忽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结语
如果你也经常出现身体发麻、情绪低落、烦躁、失眠等症状,可能需要考虑是否是心理问题所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是明智的选择,以便尽早得到治疗和管理。
记住,身心并重才能实现真正的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就是关注生命质量。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心灵和身体都处于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