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仙居,品味八大碗里的千年文化
探访仙居,品味八大碗里的千年文化
“仙居八大碗”是浙江仙居汉族民间招待宾朋的传统菜谱,历史悠久,选料地道,制作讲究,排列严谨,适用广泛,文化渊源深远,是仙居传统饮食文化的精典。八大碗分上四碗和下四碗,上四碗分别为:采荷莲子(或白扁豆)、湘子海参(或肉参)、铁拐敲肉、钟离翻碗肉;下四碗分别为:洞宾大鱼、仙姑肉皮泡、国舅泡鲞、果老豆腐。仙居传统菜谱为“八大碗”,寓意吉祥,“八”在中国文化中为吉祥之数。中国的古典文化中以阴阳、五行、八卦为纲,从而在后天八卦中延生出第八卦为坤,坤为地、为母、为牛、为众多,又加上“八”是十以内偶数中的最大数,所以寓意出众多的吉祥之说。
上四碗:仙风道骨,各具特色
采荷莲子——何仙姑的清雅之选
采荷莲子,寓意何仙姑,选用优质莲子炖煮至软糯香甜。这道菜不仅口感细腻,更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莲子性平,味甘涩,入心、脾、肾经,具有补脾止泻、养心安神之功效。在炎炎夏日,一碗清甜的莲子羹,足以消解暑气,带来身心的宁静。
湘子海参——韩湘子的山珍海味
湘子海参,象征韩湘子,以海参搭配鲜笋、猪肉丝等食材烹饪而成。海参,自古就被视为海中珍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具有滋阴补肾、壮阳疗痿之效。与鲜笋的清脆、猪肉的鲜美完美融合,成就了一道口感层次丰富的佳肴。
铁拐敲肉——李铁拐的独门绝技
铁拐敲肉,对应李铁拐,将肉敲打后蒸煮,口感独特。这道菜的关键在于“敲”,通过反复敲打,使肉质更加松软,更容易入味。蒸煮后的敲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是下饭的绝佳选择。
钟离翻碗肉——汉钟离的豪迈之作
钟离翻碗肉,代表汉钟离,肥瘦相间的猪肉蒸制至入口即化。这道菜的精髓在于“翻碗”,通过特殊的烹饪手法,使肉质更加鲜嫩多汁。肥瘦相间的猪肉,经过长时间的蒸制,油脂渗透到每一寸肉质中,入口即化,回味无穷。
下四碗:人间美味,尽显风华
洞宾大鱼——吕洞宾的江湖豪情
洞宾大鱼,寓意吕洞宾,精选鲤鱼红烧,汤汁浓郁。这道菜的精髓在于“红烧”,通过特殊的烹饪手法,使鱼肉更加鲜美,汤汁更加浓郁。红烧后的鲤鱼,肉质鲜嫩,汤汁浓郁,是下饭的绝佳选择。
仙姑肉皮泡——何仙姑的巧手之作
仙姑肉皮泡,象征何仙姑,用肉皮制成松脆可口的小吃。这道菜的关键在于“泡”,通过特殊的烹饪手法,使肉皮更加松脆,口感更加丰富。松脆可口的肉皮泡,是下酒的绝佳选择。
国舅泡鲞——曹国舅的匠心独运
国舅泡鲞,代表曹国舅,用鸡蛋面糊包裹咸带鱼炸制而成。这道菜的精髓在于“炸”,通过特殊的烹饪手法,使带鱼更加香脆,口感更加丰富。香脆可口的泡鲞,是下酒的绝佳选择。
果老豆腐——张果老的养生之道
果老豆腐,寓意张果老,选用当地优质黄豆制作的嫩豆腐。这道菜的关键在于“嫩”,通过特殊的烹饪手法,使豆腐更加嫩滑,口感更加丰富。嫩滑可口的豆腐,是养生的绝佳选择。
仙居八大碗的文化内涵
仙居八大碗不仅是一道道美食,更凝结着仙居人民的智慧和文化。每一道菜都与道教八仙传说相关,体现了仙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八大碗的制作工艺也体现了仙居人民对食材的尊重和对美食的追求。
在仙居,八大碗不仅是宴请宾客的必备佳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仙居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对亲朋好友的深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文化内涵,使得仙居八大碗不仅仅是一道道美食,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