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淞沪会战与昆明轰炸:抗战记忆中的军事与文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淞沪会战与昆明轰炸:抗战记忆中的军事与文化

引用
腾讯
11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29A0014R00
2.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198/395920/
3.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198/395920/index2.html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7%9E%E6%BB%AC%E6%9C%83%E6%88%B0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5%A4%A7%E5%B1%A0%E6%9D%80%E5%88%97%E8%A1%A8
6.
http://www.news.cn/milpro/20240903/4708766d90d246a2803c76a92eefe6da/c.html
7.
http://www.qypublish.com/pages/NewsDetail.aspx?id=451d7684-b167-4c06-9b7f-21607254
8.
https://www.19371213.com.cn/information/news/202408/t20240813_4738642.html
9.
http://www.cnts.gov.cn/tssrmzf/tsyw/tskx/content/post_3158110.html
10.
http://jds.cssn.cn/xscg/xslw/202410/t20241023_5796287.shtml
11.
https://m.krzzjn.com/show-2950-139092.html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这场持续三个多月的战役,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更是中日两国关系由华北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的转折点。国民政府投入75万兵力,日军则投入35万兵力,双方在上海及其附近地区展开激烈较量。最终,11月12日,日军攻陷上海,华界遭到严重破坏,而未受战火波及的租界则进入"畸形繁荣"的孤岛时期。

淞沪会战的失利,迫使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同时也促使沿海工业和文化教育机构大量内迁。其中,昆明作为西南重要城市,不仅成为战时的重要后方基地,更承载了保存中华民族文化和教育的重任。

然而,昆明并未因地理位置相对安全而免遭日军轰炸。1938年9月28日,日军开始对昆明进行无差别轰炸,至抗战结束,昆明共遭遇142次空袭,1099架日机侵袭。这些轰炸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更给昆明市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昆明在抗战中的特殊地位,不仅体现在其作为军事目标的重要性,更在于其作为文化教育重镇的独特作用。1938年5月4日,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正式开学,将高等教育的火种传递下去。为了躲避空袭,师生们分散到昆明郊外及郊县,如呈贡、宜良、大普吉等地,继续教学与研究工作。

在龙泉古镇,闻一多、冯友兰、梁思成、林徽因等学术大师们在简陋的环境中坚持学术研究。冯友兰完成了《新理学》《新事论》等著作,闻一多则完成了《楚辞校补》,朱自清也在此期间完成了《文学批评》等讲稿。这些学术成果,不仅展现了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坚守,更体现了文化抗战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比淞沪会战和昆明轰炸,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不同层面:淞沪会战展现了军事对抗的惨烈,而昆明轰炸则凸显了文化坚守的重要性。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以硬碰硬的防御战术对抗日军,虽然最终失利,但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与牺牲精神;昆明在遭受频繁轰炸的同时,却成为了文化教育的堡垒,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教学与研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

昆明轰炸这段"被遗忘的记忆",不仅是战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展现了中华民族在面对侵略时,不仅有军事上的抵抗,更有文化上的坚守。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走向复兴的重要力量源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