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倡议压岁钱不超20元:让传统习俗回归本真
广西防城港倡议压岁钱不超20元:让传统习俗回归本真
广西防城港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近日发出倡议书,建议春节期间压岁钱不超过20元。这一倡议旨在推动移风易俗,让压岁钱回归祝福本位,营造文明节俭、轻松祥和的节日氛围。
压岁钱的历史渊源
压岁钱,这一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习俗,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最初的压岁钱并非用于流通的货币,而是特制的“厌胜钱”,主要用于佩戴和玩耍,寓意辟邪驱鬼。唐代宫廷开始在立春日发放真正的货币作为压岁钱,但这一习俗并未普及至民间。直到宋代,压岁钱的习俗才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到了明清时期,它已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标配”。
压岁钱的演变与困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压岁钱的金额也水涨船高。从最初的几元、十几元,到如今动辄数百元甚至上千元,压岁钱的“变味”让许多家庭感到压力倍增。在一些地区,压岁钱已经演变成了一种“面子工程”,数额大小似乎成了衡量亲情深浅的标准。
这种现象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还可能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形成。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如果陷入攀比,就失去了压岁钱的意义,不是压岁钱了。”这种过度物质化的趋势,让原本寓意美好的传统习俗蒙上了阴影。
回归本真:让压岁钱重拾文化内涵
面对压岁钱攀比之风,社会各界纷纷呼吁回归其本真意义。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出台倡导性规范,参照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方法,形成软约束。同时,通过舆论和社会力量对不合理行为进行劝导,倡导适度、适可而止。
在广东等地,已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许多地方不再过分关注压岁钱的金额,而是更注重“意头”,五元、十元的小额红包成为主流。广西河池一些村庄甚至保留着用小礼物代替压岁钱的传统,这种做法既保留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又避免了物质攀比。
压岁钱的本质是传递祝福和关爱,而非炫耀财富的工具。它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寄托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的传统文化。正如专家所言:“钱不在多少、礼物不拘厚薄,一个个节日仪俗恒久流传,是因为其背后流淌的文化基因、饱含的真心真情为人们所珍视。”
让我们积极响应防城港等地的倡议,让压岁钱回归其本质,让春节真正成为团圆、喜庆、温馨的节日。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