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各国假释政策大比拼:谁更人性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各国假释政策大比拼:谁更人性化?

引用
百度
13
来源
1.
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f00ec67d697cf5fa2c47e47a4ab73e95
2.
https://www.zhonglun.com/research/articles/53440.html
3.
https://m.jzcmfw.com/zixun/8088969.html
4.
https://www.fuguanlaw.com/1011.html
5.
https://www.amnesty.tw/node/18397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D%BB%E5%88%91%E9%87%8B%E6%86%B2%E6%A1%88
7.
https://m.jzcmfw.com/zixun/9041067.html
8.
https://m.jzcmfw.com/zixun/15707536.html
9.
http://law.newdu.com/c/20240529/27006.html
10.
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782180
11.
https://www.zhonglun.com/research/articles/53466.html
12.
https://m.jzcmfw.com/laws/12702178.html
13.
https://m.66law.cn/laws/2969998.aspx

假释制度作为现代刑事司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平衡惩罚与社会保护的需求。通过比较中国、英国、美国、瑞典和日本的假释政策,可以发现各国在具体实施上有所不同,但都面临着高监禁率和再犯率的挑战。

01

中国:严格条件下的假释制度

在中国,假释制度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和严格的适用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假释考验期限,有期徒刑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为十年。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如果没有出现法定撤销假释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02

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假释制度

假释制度最早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其初衷是为了减轻监狱拥挤状况和提高罪犯改造效果。英国的假释制度实施较为严格,对罪犯的监控和监督较为严密。然而,这一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研究表明,假释制度可能导致罪犯重新犯罪,特别是在假释期间缺乏充分改造和监控的情况下。此外,假释制度的实施可能会对社会安定造成影响,需要在释放罪犯和维护公共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

03

美国:高再犯率引发的挑战

美国的假释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据统计,每年约有10,000名纽约市居民从州监狱获释并返回家园。然而,这些获释人员的处境令人担忧:近一半的人在获释后的第一年没有稳定收入来源,36%的人在三年内重返监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就业困难、社会偏见以及缺乏有效的社会融入支持。尽管创业被视为一条可能的出路,但前犯罪人员在获取金融支持、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方面面临重重障碍。

04

瑞典:人道主义导向的假释实践

瑞典在人权保护方面表现突出,其刑事司法制度也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虽然具体假释政策的信息有限,但可以推测瑞典在假释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上,更注重罪犯的改造和重新融入社会。瑞典的低犯罪率和低再犯率可能与其重视教育和康复的刑事政策有关。

05

日本:重刑化趋势下的反思

日本目前有37名等待执行的死刑犯,死刑制度正面临宪法审查。虽然搜索结果主要涉及死刑制度,但可以侧面反映日本在刑事政策上的倾向。日本的刑事司法体系近年来呈现出重刑化趋势,这可能影响其假释政策的实施效果。

06

评价标准:走向更加人性化的假释制度

国际上对假释制度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悔罪表现、社会适应能力、就业情况、家庭情况和社会帮教情况。这些标准体现了假释制度的核心目标:既要确保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又要为其重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07

结语:在惩罚与保护之间寻找平衡

各国的假释政策都在努力平衡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惩罚犯罪和保护社会。中国、英国、美国、瑞典和日本在假释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上各有特点,但都面临着如何在确保公共安全的同时,给予罪犯改过自新机会的挑战。未来,各国应加强长期跟踪调查,以实证假释成效并推动更生机制的实践,减少再犯现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