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辣条如何改变一个贫困县?
一根辣条如何改变一个贫困县?
“平江县,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今却凭借一根小小的辣条,创造了年产值200多亿元的产业奇迹。这根辣条,不仅改变了平江的经济面貌,更成为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从洪水灾害到产业创新
平江辣条的故事,要从1998年的一场特大洪水说起。那一年,长江流域遭遇百年罕见的洪水,平江县作为主要受灾区之一,农业生产遭受重创,特别是大豆严重减产。而大豆,正是当地传统酱干产业的主要原料。
面对困境,三位平江人邱平江、李猛能和钟庆元,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无畏的探索精神,决定用供应充足的面粉替代豆粉,通过一台原本用于生产米线的挤压熟化机器,大胆尝试并成功生产出了辣条的雏形。这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加入各种香辛料,经过独特工艺制作而成的麻辣零食,迅速填补了市场的空白,并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诱人的香气而广受欢迎。
从小作坊到大产业
辣条的诞生,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平江县的许多家庭作坊纷纷转型生产辣条,一时间,整个县城都弥漫着辣油和香辛料的味道。据统计,全国辣条产业总产值超过580亿元,其中200多亿在湖南平江县;全国1000多家辣条企业中,九成以上由平江人创办。
然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早期的辣条生产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2005年央视曝光了平江县一家食品厂使用违禁添加剂,2007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将平江列为全国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县。整个辣条行业由此迎来洗牌,从2007年到2012年,全国辣条行业的企业数量由两千多家骤减到一千多家。
麻辣王子的创新之路
在行业洗牌的背景下,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升级。麻辣王子的创始人张玉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13年,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砍掉年销售额达3个亿的核心产品“如意棒”,只保留一小部分鱼仔生产线。这一决定让公司年营收锐减至几千万,员工数量从1200人减到300人。
但张玉东的坚持最终得到了回报。通过重新定位品牌,做产品升级,打破市场偏见,麻辣王子在麻辣味辣条细分市场占比达到57.9%,2023年仅靠一款辣条单品就创下年营收10亿元的成绩。
辣条产业的脱贫贡献
平江辣条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当地提供了10万余个就业岗位,成为平江百姓安居乐业的“底气”。据统计,2023年,全县辣条生产总产值达129.75亿元,通过薪酬工资、产业收入等带动群众年增收40亿元。如今,平江县休闲食品税收入库3.5亿元,辣条行业占50%,其中麻辣王子就上交税收1.08亿元。
从“垃圾食品”到“国民零食”
曾经被贴上“垃圾食品”标签的辣条,如今已经彻底撕掉了这个不光彩的标签。2019年12月,有关辣条生产的国字号标准出台,明确禁止辣条添加防腐剂,且不得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在新标准严格要求和企业的努力下,辣条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国民零食”。
未来展望:千亿产值的目标
目前,平江辣条产业正朝着千亿产值的目标迈进。通过直播电商等新方式拓展市场,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这根小小的辣条,正在书写着属于平江的产业传奇。
从一个贫困县到年产值200多亿元的产业高地,平江辣条产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平江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也展现了中国农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这根小小的辣条,不仅改变了平江的经济面貌,更成为了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