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杂志揭秘:350万年前的素食古猿
《科学》杂志揭秘:350万年前的素食古猿
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颠覆性研究:大约350万年前生活在南非的人类祖先——南方古猿,其实是“吃素的”。这一发现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化学研究所与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他们通过分析南方古猿牙齿釉质中的氮同位素,揭示了这一令人惊讶的饮食习惯。
为什么选择研究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是人类进化史上一个关键的物种,生存于550万至130万年前,被认为是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其中最著名的个体莫过于“露西”(属于南方古猿阿法种),她的化石揭示了直立行走的能力,被认为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氮同位素分析揭秘古猿饮食
研究团队分析了7颗南方古猿个体牙齿釉质的稳定同位素数据。牙釉质是哺乳动物体内最坚硬的组织之一,可以保存数百万年的饮食同位素记录。通过对比同一时期其他动物(如猴子、羚羊及大型食肉动物)的牙齿样本,研究人员能够推断出南方古猿的饮食结构。
南方古猿的“素食主义”
研究显示,南方古猿牙釉质内的氮同位素比例偏低,这与草食动物相似,远低于现代食肉动物。这意味着他们的饮食几乎完全由植物构成,鲜少或根本不包含肉类。尽管不能完全排除偶尔食用鸡蛋或白蚁等非肉类蛋白质的可能性,但从整体上看,早期人类的饮食模式严重偏向于素食。
这一发现挑战了传统观点。在人类进化史上,动物资源特别是肉类消费被认为促进了大脑体积增长,提高了工具使用技能。然而,关于肉类何时成为早期人类饮食的一部分,这种饮食习惯如何演变等问题,一直缺乏直接证据。
对人类进化的启示
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人类进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它表明,在人类祖先开始大量食用肉类之前,他们已经发展出了相当复杂的认知能力和生存策略。这也提示我们,肉类消费可能并非大脑进化的唯一驱动力,其他因素如社会结构、工具使用等可能同样重要。
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收集更多不同种类古人类以及不同时期的数据,以深入了解肉类消费的起源及其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一发现不仅改变了我们对早期人类饮食习惯的认识,也为理解人类进化提供了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