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助力中风康复,你了解多少?
中药新药助力中风康复,你了解多少?
2024年11月,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项关于中药“中风醒脑方”治疗急性脑出血效果的大型临床研究。这项历时三年、覆盖中国12个省份26家医院、纳入1648例患者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药治疗脑出血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中风醒脑方在整体上未显著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预后,但在特定群体——皮层出血和中等以上出血患者中,显示出潜在效果。这一发现不仅为中医药的科学评价提供了新范式,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指明了路径。
研究背景与设计
中风醒脑方由国医大师陈绍宏教授创制,主要成分为红参、三七、川芎、大黄,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脑出血已有二十余年历史。研究团队由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宋莉莉教授、克雷格·安德森教授,以及广东省中医院郭建文教授共同领衔,采用国际标准的临床研究方法,确保了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研究结果与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在90天功能性结局(UW-mRS)的平均值上无显著差异。然而,在亚组分析中,脑出血量超过15ml和脑叶出血的患者群体显示出潜在的获益信号。研究团队指出,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特定人群的疗效提供了重要线索。
科学评价与未来方向
尽管研究的总体结果为中性,但其科学价值不容忽视。研究团队采用的“健康效用加权改良Rankin量表”(UW-mRS)不仅测量了患者的功能能力,还融合了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感受,使评估结果更为全面。
克雷格·安德森教授表示:“尽管研究的总体结果为中性,但仍有一些积极信号让我们感到乐观。这项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不仅将高标准的国际化研究方法引入了中医药研究,还首次将患者的感知纳入了康复情况评估体系。”
研究团队计划基于目前的结果,继续推进二期研究,特别是在特定亚组人群中验证中风醒脑方的疗效。这一研究不仅为评估其他传统中药复方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了范例,也推动了中西医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中医药发展的启示
这一研究结果引发了对中医药科学评价方法的深入思考。在当前医保目录调整、中成药比例逐年下降的背景下,中医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研究团队表示,未来将在人工智能、医工交叉和临床转化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卒中治疗领域的潜力。
正如宋莉莉教授所说:“第一步是确立科学的方法,我认为目前的结果是符合预期的,并且我们看到它(中风醒脑方)可能在某个人群里是有效的,未来可以在特定人群里进一步进行验证。”
这一研究不仅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也为未来中药新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通过科学严谨的临床研究,中医药有望在中风康复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