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何氏吹糖人:五代传承的甜蜜匠心
绵阳何氏吹糖人:五代传承的甜蜜匠心
在四川绵阳的一场非遗文化展示活动中,一位老艺人正专注地吹制着糖人。他手中的麦芽糖仿佛被施了魔法,随着他的吹气和捏塑,迅速变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围观的孩子们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这位老艺人就是绵阳何氏吹糖人的第五代传承人何云均,他正在用这门神奇的技艺,唤醒人们儿时的记忆。
传承百年的甜蜜记忆
绵阳何氏吹糖人,作为一项流传数百年的传统民间艺术,承载着几代人的童年回忆。据史料记载,这门技艺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末年,由何云均的曾祖父何德清创立。当时,何德清走街串巷,以吹糖人为生,逐渐在绵阳一带声名鹊起。经过家族几代人的传承与创新,何氏吹糖人不仅在当地扎根,更成为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精湛技艺背后的匠心
何氏吹糖人的制作工艺堪称一绝,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首先,需要精心挑选优质小麦,经过浸泡、发芽后,与蒸熟的糯米混合发酵。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确保酵母菌充分作用,产生足够的麦芽糖。发酵完成后,通过过滤得到纯净的麦芽汁,再经过长时间熬制,最终形成浓稠的麦芽糖。
吹制环节最能体现匠人的技艺。何云均将加热后的麦芽糖捏成球状,用一根细长的竹签插入其中,然后轻轻吹气。随着空气的注入,糖球逐渐膨胀,他熟练地运用手指捏、拉、搓等技法,塑造出各种动物的形态。最后,用竹签挑起冷却定型的糖人,一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便呈现在眼前。
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在现代社会,吹糖人这门传统手艺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欣赏这种慢工细活;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传统工艺的兴趣也在逐渐减少。然而,何云均并没有让这门技艺就此消逝,而是积极寻求创新与突破。
他不仅在造型上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还主动参与各类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吹糖人的魅力。同时,他还尝试将吹糖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出可以长期保存的糖人艺术品,让这份甜蜜的记忆得以长久留存。
绵阳何氏吹糖人,这门传承百年的传统技艺,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民间艺术,更凝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匠心。在何云均的坚守与创新下,这门古老的技艺正焕发出新的生机,继续为人们带来欢乐与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