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兽焉》动画制作揭秘:从《山海经》到3亿播放量的国产动画新星
《有兽焉》动画制作揭秘:从《山海经》到3亿播放量的国产动画新星
一部动画从创意到成品,究竟要经历多少个日夜的打磨?从3亿播放量、9.6高分的《有兽焉》中,我们或许能窥见一二。
从漫画到动画:分子互动的转型之路
《有兽焉》的成功,离不开其背后的制作团队——分子互动。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公司,最初专注于社交媒体创意营销,2015年才开始涉足“条漫”领域。第一部作品《非人哉》的成功,让他们决定进军动画领域。
从2016年组建动画团队到2018年《非人哉》上线,再到2023年《有兽焉》的播出,分子互动在动画制作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正如分子互动CEO徐博所说:“起步的时候蛮艰难的,我们需要从零开始组建团队,学习动画制作的流程管理。”
制作过程:从零到一的突破
在动画制作过程中,团队遇到了不少挑战。首先是漫画节奏与动画节奏的协调问题。《有兽焉》的漫画原作节奏较为缓慢,如何在动画中保持故事连贯性的同时吸引观众,成为团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角色表现。与《非人哉》中的人形角色不同,《有兽焉》的主角团都是四足动物,这要求原画师必须颠覆之前的经验,重新学习动物形态的表现手法。为了更好地呈现角色特点,团队反复打磨,力求在动物形态表演和人型角色表演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技术特点:美式风格的创新演绎
在动画风格的选择上,团队决定采用美式橡皮管风格。这种风格在细节处理上相对简单,但能更好地展现角色表情和动作的夸张效果,非常适合《有兽焉》这类轻松幽默的作品。
在角色设计上,团队充分考虑了商业化需求。皮皮、四不像等角色的毛茸茸质感和可爱形象,都是在创作初期就确定的设计方向。这种设计不仅让角色更讨人喜欢,也为后续的衍生品开发奠定了基础。
角色设计:《山海经》的现代演绎
《有兽焉》的角色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巨著《山海经》。皮皮(貔貅)、四不像(麋鹿)、桃桃(饕餮)等角色,都是对《山海经》中神兽的现代化演绎。
在设计过程中,团队既要保持角色的辨识度,又要让它们符合现代审美。比如皮皮的形象,既要保留貔貅的传统特征,又要让它看起来更加可爱和亲民。这种创新性的演绎,让古老的神话角色焕发出新的生机。
成功背后:对品质的不懈追求
《有兽焉》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对品质的追求。从最初的漫画创作,到动画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打磨,再到最终的商业变现,分子互动始终保持着对内容的敬畏之心。
正如徐博所说:“在每个新阶段,我们都需要找到IP价值不同的实现方式。这对决策者的市场眼光来说是一种考验。”正是这种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让《有兽焉》从众多动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国产动画的一颗新星。
《有兽焉》的成功,不仅是一部动画的胜利,更是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缩影。它让我们看到,只要用心做好内容,国产动画完全有能力赢得观众的认可。随着更多优秀作品的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动画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