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大阵法:华夏顶级智慧,值得收藏研究
古代十大阵法:华夏顶级智慧,值得收藏研究
中国古代作战非常讲究阵法(即作战队形),称之为“排兵布阵”或“布阵”,“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到最佳状态,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
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有名的作战阵法:
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小说,讲到打仗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很神奇的阵法,诸葛亮的八阵图,杨门女将的天门阵,还颇带了一些神秘色彩,比如诸葛亮的八阵图,三国演义把他跟周易八卦联系起来以后那就更加神秘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参与过阵法甚至上场展示过阵法,比如很多运动会开幕式或者汇报表演等,大家手里拿着不同颜色的道具,各种走位组出不同的字体来,这个其实也算是一种阵法。
古代打仗不像现在信息化作战,指令下达十分方便,当时几万人十几万人谁站哪儿、往哪走、间距保持多少等等,这要不是先演练好,临时指挥调度起来必然是一团乱麻,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就出现了阵法,平时训练的时候就反复演练各种队形、走位,了解每种阵型的旗语等等
战场上将领令旗一挥,士兵就变换队形,再一挥再变一个阵型,这样就不会乱了。
八卦阵简介
八卦阵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
具体阵势是: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出4队机动作战的奇兵,构成八阵,八阵散布成八,复而为一,分合变化,又可组成64阵。
当年诸葛亮还用石头在四川奉节布设过八阵的方位,作为教练将士演习阵法之用,名为“八阵图”。
鸳鸯阵简介
鸳鸯阵是明代将领、民族英雄戚继光根据我国东南沿海的地形特点,发明的一种适合小队伍作战的战斗阵法。他规定每12个人组成一队,在作战时分工合作,由于在这个阵法中,士兵总是两两成对,就像鸳鸯一样,所以被称为“鸳鸯阵”。
由于鸳鸯阵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优势,而且阵型变化十分灵活,让敌人难以捉摸,所以戚家军屡战屡胜,让倭寇闻风丧胆。
中国最早的阵法,据说始于黄帝,黄帝为战胜蚩尤,从九天玄女那里学到阵法(天一遁甲),但这只是传说。
有据可考的是在商朝后期(西元前12世纪),商王武乙到武丁编制了左、中、右“三师”,从“三师”的命名来看,已经采用固定的阵形。武王伐纣,“周师三百五十乘,陈于牧野”,(“陈”通“阵”)。那个时候已经出现阵法一说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阵法就已经发展得非常强大,孙膑兵法里面就有十阵的记载,有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玄襄阵、水阵、火阵。
听着非常玄乎,但细说起来,其中方阵、圆阵就是根据队伍的形状来分的、疏阵数阵分别就是分散型和密集型,站位也很简单,基本上都以步兵为主。
而后面随着车兵、骑兵的出现,阵型就更讲究兵种之间的互相配合了,锥形阵用于突破敌人的密集防守;雁形阵是骑兵两翼包抄经常用到的阵型;钩形阵的两翼比雁形阵要薄弱,基本上都是轻骑兵骚扰和佯攻为主;玄襄阵听着名字就很悬,是一个利用极少数人虚张声势,迷惑敌人的假阵。
河南省郑州新密市发现一套我国最早的《风后八阵兵法图》,据传4500年前由黄帝与其大将风后研创,该图共分九幅,一幅为八阵正图,其它八幅为八个阵式,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
诸葛亮的“八阵图”很有可能来源于这张风后的八阵兵法图,只可惜由于年代久远,阵图到底如何的已经无人知晓了
其实阵法的进步就是伴随着多兵种协同不断升级的,比如秦朝的军阵,就是以战车和重步兵为掩护,以弓弩手作为输出核心的阵法,纵横六国,所向披靡。再比如唐初李靖根据武侯八阵图改良的六花大阵,以步兵为正兵,以骑兵为机动部队互相配合,无论哪一处被攻击,都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到了宋朝,更是出现了“平戎万全阵”的神仙阵法,包含兵力高达14万人,内含战车步兵骑兵弓弩等几乎全系列兵种,正面总宽度更是长达17里地。
然而此时,大型阵法的弊端也开始显露出来了,就是长于防守而进攻乏力,灵活不足了,于是阵法就开始向小型化发展。
到了明朝中期,终于出现了微型阵法的天花板—鸳鸯阵,这个由唐顺之发明、戚继光改良的究极阵法,成员12人,包含了御敌用的盾牌,远距离攻击的狼筅,以及长枪短刀等各种武器,还给配备了一个做饭的火头军。
所有人各司其职,以盾牌为掩护,用长满倒刺的狼筅为主战工具,后排保护狼筅兵,远的用长枪戳、近的用短刀剁,无论是正面突破,还是面对倭寇迂回的时候,都能利用人少灵活的优势,通过八保二的战术,将狼筅这种笨重不利于单挑但杀伤力极大的武器发挥到最大化。
鸳鸯阵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
阵法这个说法盛行于冷兵器时代,消亡于热兵器时代,现在很多人就觉得阵法在现代已经没落了,其实并没有,我们现在常见的足球篮球排球,都会在有限的人数上进行各种排兵布阵,这也是阵法的一种,场上的各个位置,也就是兵种之间的互相配合才是一场战役制胜的关键,教练员也会根据场上的实况变换不同的位置,只是古时换阵还得靠摇旗,现在输出更方便一些了。
其实现代消亡的就仅仅是阵法这个说法,但是这种形式在运动赛场上更是发扬光大了,毕竟体育运动在某次程度上也是一种“战争”。电视上把阵法吹得神乎其神也并非空穴来风,如果真能把阵法的精髓吃透,以弱胜强也不是不可以。而这,正是中华文化智慧之精华所在。
传承传统文化优秀基因,
筑牢中华民族精气神魂。
★诸子界圣贤典籍诵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