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春节:舞春牛与香芋扣肉里的年味
广西春节:舞春牛与香芋扣肉里的年味
春节前夕,广西的乡村里传来阵阵锣鼓声,一场传统的舞春牛表演正在上演。两位表演者一前一后,分别舞动着用竹片编织而成的牛头和牛尾,伴随着欢快的节奏,模仿着牛的形态和动作。村民们围在四周,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有的还跟着节奏哼唱起山歌,整个村庄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中。
舞春牛是广西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之一,尤其在农村地区广为流传。这种表演形式简单却富有寓意:竹编的牛身象征着农民对土地的依恋,而舞动的动作则寄托着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在春节期间,舞春牛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祈福仪式,表达着人们对新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与热闹非凡的舞春牛相得益彰的,是广西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传统名菜——香芋扣肉。这道菜选用广西特产荔浦芋头和优质五花肉,经过精心烹制,成为春节期间宴席上的“头道菜”。
制作香芋扣肉的过程堪称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首先,选用当日宰杀的大块五花猪肉,经过煮、炸、切片等工序,使其表面金黄酥脆,内部保持鲜嫩多汁。与此同时,荔浦芋头也被切成与肉片大小相仿的薄片,同样经过油炸至金黄酥脆。接着,将肉片和芋片间隔排列,层层叠放在碗中,加入特制的调料腌制。最后,将装满肉片和芋片的碗放入蒸笼,经过长时间的蒸制,让肉片和芋片充分吸收彼此的香味。出锅后,将碗倒扣在盘中,撒上葱花,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香芋扣肉便呈现在眼前。
这道菜的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清代时更是被列为皇室贡品。2018年,香芋扣肉入选中国菜之广西十大经典名菜,2020年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如今,这道菜不仅在广西本地广受欢迎,还通过真空包装等现代技术,远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市场,成为广西饮食文化的亮丽名片。
舞春牛和香芋扣肉,一动一静,一俗一雅,共同构成了广西春节独特的文化景观。舞春牛以欢快的节奏和生动的表演,展现了广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香芋扣肉则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味,诠释了广西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两者不仅是广西春节的传统符号,更是广西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