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当地时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中轴线鸟瞰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全长7.8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它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祭祀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道路遗存等5大类遗存共同组成,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王朝制度和城市规划传统。
中轴线北段鸟瞰
"北京中轴线"包含15个遗产构成要素,包括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等重要历史建筑,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其符合世界遗产标准3和标准4,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中国将切实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应对自然灾害影响、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科学引导旅游发展、提高阐释展示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北京中轴线"得到妥善保护传承。
"北京中轴线"申遗历时12年,以申遗保护为抓手带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为探索我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古代都城保护理念与做法,妥善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辩证关系,提供了中国案例和中国经验。
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北京市,继续扎实推进北京老城整体保护,深入挖掘老城历史文化资源,提升价值展示阐释水平,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充分发挥以"北京中轴线"为代表的文物资源的社会效益与公共教育作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成果,展现大国首都的时代风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伟大成就,让"北京中轴线"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中外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