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如何帮助目睹家暴的孩子走出心灵阴影?
国际反家庭暴力日:如何帮助目睹家暴的孩子走出心灵阴影?
11月25日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一个特殊的群体——那些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们。
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中国约有9000万儿童曾目睹过家庭暴力。这些孩子虽然没有直接遭受暴力,但所见所闻同样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
李昭从三四岁开始,就目睹父亲对母亲施暴。她回忆说:“我觉得他就像间歇性发病,我已经习惯了。”这种“习惯”持续到她大学毕业后。另一位名叫柴一的女孩,在12年的成长岁月中,见证了父亲对母亲的无数次殴打。这些经历,让她们在成年后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目睹家暴对孩子的伤害是多方面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程猛的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
- 心理创伤:长期处于恐惧、焦虑和无助的状态
- 行为问题: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 人际关系障碍:对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婚姻选择产生负面影响
- 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
值得庆幸的是,社会各界已经开始重视这一问题。2023年11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指出,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子女也是家庭暴力受害人。这意味着,这些孩子将获得更多的法律保护和援助。
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已经探索出有效的干预模式。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检察院建立了强制报告制度,要求教师、医生等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群体及时报告疑似家暴情况。在浙江慈溪,当地建立了“妇联+公安+社会组织+X”的联动机制,为家暴受害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024年12月,公安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家庭暴力告诫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家暴告诫制度。该意见不仅明确了告诫书的证据标准,还简化了出具程序,使得警方能够更快速有效地介入家暴案件。
然而,要真正消除家庭暴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摒弃“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错误思想;学校和社区应该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和心理辅导;政府部门则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没有暴力、充满爱的健康成长环境。只有这样,那些曾经目睹家暴的孩子们才能真正走出心灵的阴影,迎接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