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暗管排盐”让碱地变良田——盐碱地高效治理取得新突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暗管排盐”让碱地变良田——盐碱地高效治理取得新突破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xj.chinanews.com.cn/dizhou/2024-10-12/detail-ihehwccy6198878.shtml

在新疆博湖县,一项名为"暗管排盐"的盐碱地治理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在地下埋设排水花管,结合灌溉淋洗,成功将土壤表层盐分排出,不仅改良了盐碱地,还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这一技术的应用,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示范引领。

10月10日,在博湖县塔温觉肯乡灵峰家庭农场的1000亩暗管排盐综合改良重度盐碱地示范田里,一大片火红的辣椒挂满枝头,不远处金黄的玉米铺满整个示范田,农作物丰收在望。

得益于盐碱治理项目的实施,博湖县塔温觉肯乡灵峰家庭农场负责人赵杰所种的玉米、辣椒等作物产量增加了近七成。赵杰介绍,2023年开始,这块地采用了新疆农业科学院的暗管排盐技术,集合破障、土壤改良剂、水肥盐调控等综合技术,不仅耕层土壤含盐量降低了,而且良好的排水系统使得作物播种期提前一个多月。

博湖县塔温觉肯乡灵峰家庭农场负责人赵杰说:“从以前种植低价值的经济作物转变为现在的高经济价值作物,经济收益有了显著提升。此外,经过采用暗管排盐技术,使得我的可耕种土地面积增加了10%,我相信未来我的收益也会逐渐增长。”

巴州节水抑盐灌排协同调控技术、暗管排盐改良盐碱地技术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总投资8000多万元,在南北疆选择4个具有典型盐碱地特点的核心示范区组织实施,博湖县项目示范区代表了靠近水源、河流下游和超量灌溉后地下水位抬升导致耕地盐碱化的类型,探索其治理模式非常具有代表性,因此博湖县是该项目核心示范区之一。

据了解,暗管排盐技术是一种盐碱地改良技术,原理是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走”的水盐运动规律,把排水花管埋置于地表以下1~2米的深度,结合灌溉淋洗,把土壤表层的盐分淋溶排走,盐碱地通过暗管将盐分排走达到改良盐碱地的作用,对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可以通过控制地下水位防止次生盐渍化的发生,从而改良盐碱土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巴州农技推广中心土肥站站长王金国说:“巴州盐碱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约七成,极大地制约着全州农业生产发展,自治区农科院在博湖县开展灌排协同产能提升项目,为巴州盐碱地综合利用,探索总结了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在示范中也表现出了好成效,这为今后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树立了样板,土壤质量和种植效益都有提升”。

博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登录说:“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我们土壤盐碱化程度,降低我们土壤的盐碱化,也由原来只能种一些耐盐碱的作物,变成可以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辣椒、番茄、玉米等作物,增加老百姓的收入”。

据了解,博湖示范区项目将实施到2025年12月,设定盐碱改良示范区1000亩,2023年3月完成农场周边浅层地下水观测井的布设,4月完成400亩暗管排盐核心试验区的建设。由于暗管铺设能更好地排水,同时也有破障作用,该核心试验区2023年当年油葵亩产(湿产)达216.53公斤,相比对照未铺设暗管区实现亩增产87.47公斤,增产67.78%。与此同时,整个示范区解决了春季农田湿度大,正常播种季无法播种问题。核心试验区盐分由原来平均19%,下降到9%左右,由原来只能种植油葵等短生长期作物到现在可以种植辣椒、玉米等作物。

新疆农科院研究员马晓鹏说:“今年整个盐碱地的种植情况都比较良好,从以前的只能种植油葵等一些短周期的作物,到今年可以种植玉米,辣椒等一些生长周期比较长的作物,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产量。”通过实施暗管排盐工程,形成成熟、实用、经济的节水抑盐灌排协同产能提升技术模式,结合土壤改良、灌溉淋洗、土壤培肥等技术的综合使用达到改良盐碱地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效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夯实“以地适种”关键技术,为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