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客从何处来:专家学者探访福建三明,共话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客从何处来:专家学者探访福建三明,共话客家文化传承与发展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707326

“客”从何处来?地处福建省中北部的三明市,既有深厚的红色文化,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丰富的客家文化,是三明最亮丽的城市名片之一。三明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9个县(市、区)是客家县,被海内外誉为“客家祖地”的宁化石壁也在三明。

“客”在三明

客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明被誉为“客家祖地”,是全世界客家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千年大迁徙,客属遍乾坤。”

客家民系的缘起,是一段堪称史诗的历史。据公开报道,东晋五胡乱华的战火,唐末黄巢起义的硝烟,宋末金兵入侵的马蹄......迫使一批批中原流民向南流徙,重新寻找家园。这些中原人背井离乡,历尽艰辛,辗转山岭,终于找到了他们梦想中的福地——石壁。迁入的汉人和土著山民开始在这里共同耕作,生活习俗互相渗透、影响,年复一年地潜移默化,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客家饮食、服饰和民俗文化。

据研究客家的专家学者统计,有210多个客家姓氏与宁化及其石壁有着渊源关系,80%以上的客家族谱把宁化及其石壁尊为家族发祥地,把从宁化石壁迁出的第一代先人尊为“开基祖”或“一世祖”。

因此,海内外客家学者把三明宁化及其石壁定位为客家早期聚散中心,孕育客家民系、客家文化的摇篮和客家祖地。现今,三明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9个县(市、区)是客家县。

2017年,经原国家文化部批复,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设立。上述提到的宁化,以及清流、明溪三个县被纳入保护范围。


清流县七星岩景区。视觉中国 图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且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和旅游部同意设立的特定区域。

有关客家文化专家公开表示,闽西客家文化是闽西客家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点的民系文化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建设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文化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对于促进文化、自然、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护传承客家文化,留住文脉和乡愁具有深远意义。

清流县地处闽西,是客家民系衍播的中继站和集散地之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的灵台山被誉为“中华客家祖山”,灵台山上有始建于元朝末年的福源寺,明宪宗八年创建的翠峰寺,以及圆通寺、醉峰寺,是闽西北最具规模的寺庙群。

明溪县则是纯客家县。客家文化孕育着明溪人民,也养成了淳朴的民风。明溪客家的时令节庆风俗繁花似锦,丰富多彩,气氛浓烈,蕴含客家节庆文化之神韵,源远流长。

专家共话客家文化发展

目前,自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已过去7年多。

据《三明日报》报道,三明市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修缮和保护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客家非遗实物和场馆,在全市范围内认定非遗传承所107家。

上述报道还提到,三明市以创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契机,不断推动客家文化场馆建设、传承活动、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成效,并充分挖掘非遗线索和推荐名录,市级以上非遗名录增至254项,位居全省前列。石壁客家祖地也于2017年被列入国家级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重点保护目标。

此外,依托于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近年来,三明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打卡。

2023年三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经初步核算,三明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三千亿元大关。旅游方面,全年接待旅游人数5638.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4.4%。旅游总收入469.82亿元,增长52.3%。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