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已至,昼夜平分,注意养生防燥
秋分已至,昼夜平分,注意养生防燥
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季节标记,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实用的养生智慧。从自然现象到民间习俗,从饮食调养到文化传承,秋分节气承载着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智慧结晶。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9月22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秋分,也是秋天的第四个节气。《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的含义
“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日夜均分,各12小时。“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从这天起,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日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
秋分时节的气候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逐渐下降,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那样,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
秋分节气的重要标志作用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耘的起点。从秋分始,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此时,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在我国的华北地区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明确了该地区播种冬小麦的时间;而“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据考证,我国很早就以“秋分”作为耕种的标志了。
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节。2018年6月2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也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
秋分习俗
秋分是平分秋季的节气,是秋意正浓的代表日,人们很重视,于是民间形成各种秋分习俗。
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变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送秋牛
秋分时分便会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人。“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的人都是些民间说说唱唱的人,主要说些秋耕和不违农时的吉祥话,言辞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很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时节,在广大的农村还有吃圆子的习俗。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放下手中的农活,在家里做圆子吃。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把十多个或二三十个不用包心的圆子煮好,用细竹叉扦在室外田间地头,这就是“粘雀子嘴”,以免麻雀等破坏庄稼。
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很多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失败者虽然多,成功者也不少。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野苋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抗癌能力。岭南习俗和现在中医学提倡的秋天滋补是一致的,只不过岭南习俗更加典型,有点土生土长的味道。
秋分养生
秋分节气已真正进入秋季。作为日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
起居:早睡早起,注意保暖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分以后,天气渐凉,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饮食:清润、温润为主
秋分节气来临,天气干燥,人们的身体很容易缺水,从而开始“秋燥”。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凉燥,而白露的“燥”是温燥,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
穴位养生
【膻中穴】
膻中归属任脉,是任脉与足太阴和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之交会穴,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具有气活血,宽胸通乳、止咳平喘、通络利膈的作用。凡一切气机不调之病变均可用本穴治疗,是调气的要穴。
取穴方法:这个俞穴取到两个乳头,两个乳头的连线跟胸部正中线之间十字的交叉点位上,这个就是膻中穴。
按摩手法:采取仰卧位,操作者用一手拇指或中指螺纹面着力定在膻中穴上,其余四指轻扶体表,腕关节小幅度环旋转动,并使着力部分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做反复有节律的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每天按摩3—5分钟即可。
秋分·鲜花令
二十四节气,24朵花,当节气与花香碰撞,让我们循着节气品味鲜花,共赏二十四节气里的花语。
秋分·三角梅
“几折老藤攀脊笑,三尖清瓣印唇香。”三角梅是光叶子花的别称,叶片、花瓣都是三角形的,花朵聚生于苞片中,花叶难分,花团锦簇,极具美感。
花语
三角梅因其独特形态和艳丽色彩备受欢迎,花语是热情、坚韧不拔和顽强奋进,寓意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角梅的养护方法
土壤:三角梅喜欢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可以选择用腐叶土、园土和沙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营养土。
温度:三角梅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30℃。
光照:三角梅喜光照,应确保每天至少6小时阳光直射。
浇水:三角梅喜欢湿润的环境,应保持盆土呈湿润状态,但不能过量浇水,避免导致根部腐烂。
施肥:三角梅对肥料的需求较高,可以选择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料,以促进其生长和开花。
秋分篆刻艺术
让我们跟随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程振荣,将“秋分”二字以篆刻艺术的形式呈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方“秋分”印,取法秦代半通印式创作。秦官印中,一些职级比较低的官员印章不是正方形,而是竖长形,取意为正方形官印的一半。“日”字界格中,“秋分”二字上下排列,结字方整、笔画流畅,在视觉上给人以工整统一的效果,展现了印章的结构美。
“秋分”二字采用秦篆字体,线条竖直灵动,“秋”象征着收获与沉淀;“分”则寓意着平衡与更替,既保留了秦代文字的古朴风貌,又通过微妙的笔势变化,展现了“秋分”时节特有的韵味。印石则为瓦钮寿山石,质地温润,瓦钮更添古朴的美感。
这方印章的边款以草书单刀法刻上了清代柴季娴《秋分日忆用济》的诗句:“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一起欣赏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