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打卡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3600年商都文明等你探秘
春节打卡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3600年商都文明等你探秘
在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一座承载着3600年历史的博物馆,正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八方来客。这里就是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一座讲述早商文明的专题遗址博物馆。
博物院位于郑州商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与巍峨的古城墙相映成趣。建筑外观采用抽象的几何造型,设计灵感源自仰韶文化彩陶上的弧线三角纹。斜面、斜线元素的运用,创造出破土而出的磅礴气势。外层倾斜的墙面隐喻考古学中的地层,内部布局则借鉴探方的平面形式,处处彰显着商代文明的深厚底蕴。
走进博物院,5500平方米的展厅内陈列着1000余件珍贵文物,从青铜器到玉器,从骨器到陶器,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商代先民的智慧与匠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杜岭一号”方鼎,这件高达100厘米、重达86.4公斤的青铜重器,不仅是商代早期体量最大的青铜器,更是王室权威的象征。
春节期间,博物院特别推出“商亳五味福千年”非遗特展,将年画、彩拓、剪纸、木雕、泥塑等非遗精品汇聚一堂。在展厅里,中国雕版技能大师任鹤林、开封木版年画传承人任涛等人的作品,以丰富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传递着新春的祝福。高浮雕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仁清的《吉祥玄武》彩拓作品,更是为蛇年增添了喜庆的气息。
除了静态的展览,博物院还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1月7日至1月11日,“燃春”2025郑州市文联春节文艺周在这里举行。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艳萍与戏曲小梅花同台献艺,八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者马健中捐赠春联作品。活动现场,名家写春联、木版年画非遗展示等文艺惠民活动精彩纷呈,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院与郑州文庙联动举办的“商都儒韵·非遗雅集”活动,更是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腊月二十八到正月十五,20位非遗传承人在文庙前广场展示蛋雕、面塑、吹糖人等传统技艺,让游客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不仅是一座展示文物的博物馆,更是一个传承文化的平台。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融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商代文明、感受传统文化的绝佳去处。春节期间,不妨带着家人朋友,来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感受早商文明的魅力,体验非遗文化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