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N指南推荐:肺结节早诊早治
NCCN指南推荐:肺结节早诊早治
最新发布的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再次强调,肺结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2022年新发病例达106.06万例,死亡73.3万例。然而,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77%~92%,远高于晚期肺癌。因此,及早发现、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肺结节,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
低剂量CT:肺结节筛查的金标准
据《国民健康白皮书(2024版)》数据显示,我国肺结节的检出率已高达60%,意味着每10个人中就有近6人可能面临这一健康隐患。而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新冠疫情三年后,目前我国已有1.5亿肺结节高危人群,且每年新发现或新诊出肺结节人数仍高达1000万至2000万。
在众多筛查方法中,低剂量CT(LDCT)因其独特优势,已成为肺结节筛查的首选方法:
辐射剂量低:低剂量胸部CT的辐射剂量远低于普通胸部CT,大约是常规CT的1/5至1/10,有效剂量通常小于1mSv,远低于我国平均自然本底辐射量3.1mSv。
诊断效果好:低剂量CT能够发现直径小于1厘米的微小结节,对于早期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低剂量胸部CT使高危人群的早期肺癌诊断率提高约74.1%,肺癌特异性死亡率降低大于20%。
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也适合需要频繁进行肺部检查的患者以及健康体检。
肺结节的分类与管理
根据最新发布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肺结节的定义和分类如下:
定义:影像学表现为最大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较肺实质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
分类:
- 数量分类:单个病灶为孤立性,2个及以上为多发性。
- 大小分类:最大径≤5 mm为微小结节,5
10 mm为小结节,1030 mm需要尽早诊治。 - 密度分类:可分为实性肺结节和亚实性肺结节,后者又包含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
早诊早治的科学依据
早期诊断和治疗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肺结节的大小与恶性概率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结节的直径越小,恶性概率越低。根据专家共识,对于不同类型的肺结节,都有明确的随访和处理建议:
- 对于实性结节,建议根据结节大小和特征进行分级管理,高风险结节需要及时进行进一步检查或手术治疗。
- 对于亚实性结节,特别是纯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相对较低,但需要密切随访观察。
- 对于多发性结节,需要综合评估主病灶和其他结节的特征,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高危人群的筛查建议
根据我国国情,专家共识建议以下人群应定期进行肺结节筛查:
- 年龄50岁以上,吸烟史≥20包年(每天吸烟包数×吸烟年数),戒烟时间<15年;
-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氡、铍、铬、镉、镍、硅、煤烟和煤烟尘);
-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
除了定期筛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预防肺结节的重要措施:
- 远离烟草: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应尽早戒烟。
- 保持乐观心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 规律锻炼: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 健康饮食:均衡摄入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质,避免高盐、刺激性食物。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肺部病变。
肺结节的早诊早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通过遵循权威指南的建议,采用科学的筛查方法,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完全有能力将这一威胁健康的隐患控制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