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老南宁:非遗美食里的春节记忆
寻味老南宁:非遗美食里的春节记忆
2025年春节前夕,南宁市水街热闹非凡。一场以“寻味老南宁”为主题的非遗美食展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和游客聚集于此,共同品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年味。
在众多美食中,生榨米粉无疑是南宁最具代表性的非遗美食之一。2016年,南宁生榨米粉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一碗正宗的生榨米粉,从选米到上桌需要经过多达八道工序:泡米、发酵、磨浆、压干、搓揉、蒸煮、舂粉、榨粉。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会影响最终的口感。
“每个步骤都很关键,只要一个环节没做好,就会影响米粉的成品和口感。”南宁生榨米粉制作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黄天玲如是说。正是这种对传统工艺的坚守,才让这道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美食得以传承至今。
除了生榨米粉,年粽也是南宁人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在水街的展位上,翠绿的粽叶包裹着香糯的馅料,煮熟后整齐地摆放在桌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对于南宁人来说,年粽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承载着团圆和吉祥的美好寓意。
“每年春节前,我都要来水街买几十个粽子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寓意团圆和吉祥。”市民林珊的话道出了年粽在南宁人心中的特殊地位。这种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成为了南宁春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南宁的非遗美食传承人们正在积极探索创新,让传统美食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黄天玲表示,既要保留传统工艺,又要探索将“非遗味”与时尚潮流相结合,借助技术创新,让非遗美食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目前,西乡塘区水街美食已有1个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入选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个入选西乡塘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非遗美食不仅是南宁人餐桌上的美味,更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
随着春节的到来,这些非遗美食不仅让南宁人重温了儿时的味道,更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感受到了南宁独特的年味。每一道美食背后,都蕴含着南宁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在这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时代,这些非遗美食依然保持着最本真的味道,诉说着南宁的故事,传递着南宁人的热情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