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ISO新标+近红外光谱,肉类检测黑科技上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ISO新标+近红外光谱,肉类检测黑科技上线!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64337822_121107000
2.
https://www.sohu.com/a/852811308_121798711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PLBQS50552U660.html
4.
http://www.economybf.com.cn/Html/?50292.html
5.
https://www.bruker.com/zh/products-and-solutions/infrared-and-raman/ft-nir-spectrometers/food-analysis-nir.html
6.
https://www.bruker.com/zh/products-and-solutions/infrared-and-raman/ft-ir-nir-for-process-control/beam.html
7.
https://m.antpedia.com/standard/sp/332088.html
8.
https://www.sdwisdom.cn/APIs.html
9.
https://www.chyxx.com/industry/1200359.html

近日,山东菏泽羊肉汤事件引发社会关注,网红B太在菏泽品尝羊肉汤后确诊急性肠胃炎,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在肉类食品供应链日益复杂的今天,如何确保我们吃到的肉是安全的?最新发布的ISO国际标准和前沿科技正在为这个问题提供答案。

01

ISO新标:打击肉类掺假的利器

2024年3月,由上海海关主导制定的两项ISO标准正式发布。这两项标准分别是《ISO/TS 20224-10:2024 分子生物标记分析——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第10部分 鸭DNA检测方法》和《ISO/TS 20224-11:2024 分子生物标记分析——食品和饲料中动物源性成分实时荧光PCR检测——第11部分 鸽DNA检测方法》。

这些标准的发布意义重大。动物源性成分精准鉴别是检测食品和饲料中肉类掺假的关键手段。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首席专家潘良文研究员带领团队,自2014年起就开始制定肉类真实性鉴别的ISO标准。2020年以来,该团队已完成牛、绵羊、山羊、猪、鸡、马、驴、火鸡和鹅等9个动物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这些标准已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

此次新发布的两项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动物源性成分检测体系,将对鉴别鸭肉和鸽肉真实性及打击肉类掺假发挥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海关主持制修订的ISO国际标准总数已达14项,展现了中国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技术实力。

02

近红外光谱:肉类检测的“火眼金睛”

在肉类食品安全检测中,近红外光谱技术正展现出巨大潜力。这种技术具有快速、无损、准确的特点,已成为食品行业质量控制的重要工具。

近红外光谱技术通过分析物质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程度,来检测样品中的各种成分。布鲁克公司的FT-NIR光谱仪可以分析液体和固体样品,是对整个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中间体和成品进行无损、快速分析的理想工具。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

  • 无需样品制备,无废弃物产生
  • 操作简单,无需特殊技能
  • 可避免传统实验室分析中的操作误差
  • 每个样品检测时间不到一分钟
  • 适用于固体和液体样品

在实际应用中,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检测肉类中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碳水化合物、盐和纤维等指标。此外,还可以在几秒钟内分析特定参数,如油脂中的脂肪酸谱、肉和肉制品中的胶原蛋白等。

布鲁克公司的BEAM在线过程分析光谱仪是该技术的典型应用。这种光谱仪采用傅立叶变换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精度,每分钟可完成250次以上的扫描。它可以直接安装在生产线上,实现从原料检验到成品检测的全程监控。

03

创新突破:气体传感器让检测更智能

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最近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基于气体传感器的多种肉类新鲜度检测装置及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119335148A)。这项技术突破了传统检测装置只能针对单一肉类的局限,通过一个独特的装置设计,实现了对多种肉类新鲜度的自动检测。

该装置包括一个壳体,内置气泵、气室、采集口、摄像头、指示灯、检测按钮和显示屏。通过气泵抽取气体样本,由气体传感器阵列进行检测。最关键的是,系统通过微型摄像头结合肉类种类识别模型,可以自动识别不同种类的肉类,无需人工干预。

这项技术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还增强了用户体验。它采用先进的检测原理,实现了“一对多”的检测模式,大幅提高了检测范围和准确度。同时,结合相机图像识别技术使设备更加便携,易于日常使用,适合各种零售场景。

04

科技赋能食品安全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为保障肉类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工具。ISO标准的制定提高了检测的规范性和权威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了快速无损检测,而基于气体传感器的新装置则让检测更加智能化和便捷。

然而,科技只是手段,食品安全最终还是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消费者,我们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肉类食品,关注食品标签和检测信息。只有多方合力,才能真正构建起食品安全的防护网。

通过这些科技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食品安全将得到更好的保障。而菏泽羊肉汤事件也提醒我们,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和努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