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书房里的千年端砚文化
肇庆书房里的千年端砚文化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一座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新型文化空间——“肇庆书房”在广州番禺站悄然揭幕。这个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支持,肇庆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广州地铁集团广东城际运营公司携手肇庆市文化馆共同打造的端砚特色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化展示场所,更是一次创新性的文化传承实践。
千年名砚,历史传承
端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其历史可追溯至唐朝。据史料记载,端砚始于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赞誉端砚“涩不留笔,滑不拒墨”,道出了端砚独特的品质。端砚的制作工艺精湛,需经过采石、维料、设计、雕刻、打磨、配盒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端砚的砚石产自肇庆市境内的端溪,其石质细腻温润,硬度适中,非常适合雕刻。砚石中还含有丰富的石品花纹,如金星、金线、蕉叶白、青花等,这些天然的纹理为端砚增添了独特的艺术价值。端砚不仅是一种实用的文房用具,更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创新展示,文化传承
肇庆书房的设立,正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端砚文化。书房选址在番禺站与地铁二十二号线、高铁广州南站的换乘通道处,每天都有大量旅客经过。这种将文化空间嵌入交通枢纽的创新方式,让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社会中以更为生动的形式展示。
走进肇庆书房,仿佛穿越回古代岭南书院。空间采用高要古建砖瓦构建,古砖墙和琉璃瓦尽显岭南建筑魅力。书房内部设有多个展示区域,陈列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莫伟坤、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程振良的端砚精品力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端砚的精湛工艺,更体现了匠人们在设计上的巧思。
在书房的另一侧,一幅巨幅“时代秀丽湾区”图景映入眼帘。这幅由非遗梦团队绘制的作品,生动描绘了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文旅图景,展现了岭南文化的现代魅力。书房还展出了“粤路纸”书画纸等非遗相关作品,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展示的内容。
互动体验,文化普及
肇庆书房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强调互动体验。活动期间,来自肇庆的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及书画名家现场展示端砚制作、古法造纸、传拓、古建砖瓦制作等传统技艺。旅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些精湛的工艺,还可以亲自体验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种创新的文化展示方式,让旅客从被动的旁观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正如一位现场的旅客李先生所说:“这是我第一次在车站看到这么精彩的文化活动,小孩子非常开心!”这种互动式的文化体验,不仅拉近了普通民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创新,未来展望
肇庆书房的设立,是广州地铁在推广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一次重要尝试。自2010年起,广州地铁每年开展系列读书活动,在多个站点设置图书馆,打造“湾区轨道文化长廊”。这种将文化与公共交通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出行体验,也为城市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未来,广州地铁将进一步与城际铁路沿线城市深化合作,推出更多集阅读体验、文旅展示、非遗体验于一体的活动。这种创新的文化传播模式,不仅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为城市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肇庆书房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可能。它不仅是一个展示端砚文化的空间,更是一个连接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文化桥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肇庆书房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人们放慢脚步,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