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东馆推荐:圆应塔遗珍展
上海博物馆东馆推荐:圆应塔遗珍展
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在举办一场重磅展览——“宝塔乾坤:上海圆应塔遗珍展”,带你一览这座上海最高古塔的千年风华。
一座塔,半部上海史
圆应塔,又名西林塔、崇恩塔,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是上海现存最高的古塔,高达47米。这座七级八面的楼阁式宋塔,不仅是松江府城的象征,更是上海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1993-1994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圆应塔进行修缮复原时,发现了千余件珍贵文物,包括佛教造像、法器、玉器、铜器、钱币等,年代跨度从南朝至清代中晚期。这些文物的发现,不仅展现了古代上海的历史风貌,也揭示了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览亮点:三大单元展现塔藏珍宝
本次展览精选300件圆应塔出土文物,分为三个单元进行展示。
古塔西林 重大发现
第一单元展示了圆应塔塔刹顶部宝瓶和天宫、地宫内的代表性文物。其中,宝瓶发现时套在中心木柱上,外套铜宝珠,长喇叭筒状,下大上小,筒壁面镶嵌有银经盒、福、禄、寿、喜铜盒、造像、钱币等,涉及形象包括韦驮、罗汉、无量寿佛、魁星点斗、寿星、观音等,与银片铭文版的记述相合。铜盒中的造像分别为:福——魁星;禄——观音、寿星;寿——阿閦佛;囍——禄官等。儒、释、道融合,生动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种信仰和思想体系合和共生的特质。
恩泽延绵 祥瑞齐集
第二单元集中展示了大量佛造像、塔等佛教用器和刻于其上的发愿文,以及建造、修葺古塔时民众施舍入塔的心爱配饰或贵重财宝等日常生活用器。这些文物反映了历史上佛教中国化形成的独特文化景观和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和谐圆融的智慧。
大千世相 凡尘意趣
第三单元展出的圆应塔遗珍以表现古代江南和上海地区世俗生活和风土人情为题材,映照出古人的生活日常、民俗信仰、自然观念、市井风貌。其中包括信徒施舍入塔的曾用来装点日常生活的文房用品、饮食器皿、铜镜、饰品等工艺品,折射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审美趣味。
如何参观这场文化盛宴?
展览时间:2024年8月14日至11月11日(周二闭馆,国定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东馆第二临时展厅(世纪大道1952号)
参观方式:需提前在“上海博物馆参观预约”小程序预约,免费参观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上海考古历时经近90年的发展,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果不仅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也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松江圆应塔的修缮和发现,无疑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西林望云间,宝塔藏乾坤。今日,圆应塔珍藏文物重现于世,从工艺技术、心理观念、人文风貌等方面展现了江南文化的历史方位和独特魅力,是古代上海市镇发展、文化繁荣、生活雅致的重要实证。
这场展览不仅是一次文物的展示,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它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代上海的繁华景象,感受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如果你对历史文化感兴趣,这场展览绝对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