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霉素:医护人员如何正确使用?
罗红霉素:医护人员如何正确使用?
罗红霉素是一种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由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其化学名为9-[O-[(2-甲氧基乙氧基)甲基]肟]红霉素,分子式为C41H76N2O15,分子量837.03。罗红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几乎不溶于水,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扁桃体炎,以及敏感菌所致的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感染,还用于尿道炎、宫颈炎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药理作用与作用机制
罗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机制与红霉素相似,通过与敏感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其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均有抗菌活性。罗红霉素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约为50%,口服后1.5-2.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半衰期约为8-15小时。本品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胆汁排泄,部分经尿液排泄。
临床使用要点
用法用量
罗红霉素的用法用量需遵医嘱,一般成人常用量为每次150mg,每日2次,或每次300mg,每日1次,疗程5-12日。儿童按体重每日2.5-5mg/kg,分两次服用。建议空腹服用,以利于药物吸收。
注意事项
- 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慎用或禁用。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因本品可分泌入乳汁,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影响。
- 食物可能影响罗红霉素的吸收,建议空腹服用。
- 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用药
儿童支原体肺炎是罗红霉素的主要适应症之一。根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2023年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儿童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治疗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其中,最常用的为阿奇霉素,推荐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mg,一天一次,轻症患者连续服用3天为一个疗程,必要时可延长至5天;重症患者则需静脉输液,每公斤体重10mg,一天一次连用7天,根据病情可序贯治疗,总疗程多为2-3个疗程。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罗红霉素。虽然动物实验未发现本品对胎儿有不良影响,但缺乏充分的临床研究数据,因此孕妇应慎用。罗红霉素可分泌入乳汁,可能对婴儿造成影响,哺乳期妇女使用时应权衡利弊。
药物相互作用与禁忌
罗红霉素与其他药物合用时需谨慎。与麦角胺或双氢麦角胺类药物合用可能增强血管收缩性;与抗凝药物如维生素K等同时使用,会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增加出血风险;与地高辛合用,会增加地高辛浓度,增加中毒风险;与茶碱合用,有增加茶碱浓度,增加中毒风险;与IA和II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用,有延长QT间期风险,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使用罗红霉素时,应避免与上述药物同时使用,或在医生指导下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最新临床指南解读
针对近年来支原体耐药率居高不下的问题,首部《儿童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提出,对于8岁及以上的儿童,可将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新一代四环素作为一线用药,而不是替代用药。对于低于8岁但病原体耐药、病情严重的孩子,也可以向家长推荐四环素,阐明利弊,由家长决定。同时,专家建议制定抗菌药物轮换治疗策略,以降低耐药菌株的患病率。
罗红霉素作为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使用时需严格遵医嘱,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和特殊人群用药安全,同时要警惕支原体耐药问题,合理选择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