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教你保护身份证信息
《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教你保护身份证信息
近日,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敏感个人信息识别指南》,为个人敏感信息处理提供了明确指导。其中,关于身份证信息的保护成为焦点。专家指出,虽然身份证号未被纳入敏感个人信息示例,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保护力度降低。相反,一系列法规、标准已对包括身份证号在内的个人信息安全作出了详细规定。用户应了解并利用这些规范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份证信息。通过遵循《指南》中的建议,如严格遵守合法性基础和必要性原则,可以有效减少身份证信息泄露的风险。
使用他人身份证号可能构成犯罪
使用他人身份证号不仅可能导致行政处罚,还可能引发刑事责任。根据《居民身份证法》,冒用他人身份证或购买、出售、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公安机关可处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十日以下拘留,并没收违法所得。
在刑事层面,如果在需要提供身份证明的场合使用盗用的身份证,且情节严重,可能构成盗用身份证件罪,面临拘役或管制,并处罚金。例如,冒用他人身份证注册公司或办理宽带业务等行为均属此类。
《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的发布背景和意义
为指导各相关组织开展敏感个人信息识别等工作,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编制了《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敏感个人信息识别指南》。本《实践指南》给出了敏感个人信息识别规则以及常见敏感个人信息类别和示例,可用于指导各组织识别敏感个人信息,也可为敏感个人信息处理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身份证信息泄露的严重后果
2024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起重大数据安全事件,涉及身份证信息泄露的案件屡见不鲜,企业和个人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法律风险。
- Meta因非法收集生物识别数据向德克萨斯州支付14亿美元赔偿
- 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对LinkedIn开出3.36亿美元罚单
- Uber因未妥善保护司机数据被罚款3.24亿美元
- Meta因密码管理不当被罚款1.02亿美元
- 利哈伊谷健康网络因数据泄露达成6500万美元和解
- 万豪酒店就大规模数据泄露达成5200万美元和解
- 23andMe因数据泄露同意支付3000万美元和解
- T-Mobile就数据泄露事件支付1575万美元和解金
- AT&T就云数据泄露支付1300万美元和解
- 纽约州从保险公司获得1130万美元和解金
如何保护身份证信息
为了有效保护身份证信息,专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多重身份验证(MFA):除了密码之外,Login.gov还要求用户设立至少一种辅助身份证实方法。这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安全密钥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防止网络钓鱼和信息盗窃。
安全密钥:安全密钥是一个实体设备,可以连接到电脑或移动设备上,为账户提供额外一层保护。与手机相比,安全密钥具有内置的防黑客和防钓鱼机制,安全性更高。
身份证实应用程序:这类应用程序能生成安全的六位数代码,用于登录验证。与短信或电话相比,这种方法更安全,能有效防止网络钓鱼和黑客攻击。
日常注意事项:
- 不要轻易透露身份证信息,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或不可信的网站上。
- 定期检查个人信用报告,及时发现异常活动。
- 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
- 对包含身份证信息的文件进行加密存储。
- 谨慎处理包含身份证信息的纸质文件,确保安全销毁。
结语
随着《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的发布和相关法规的完善,保护身份证信息不仅是个人的责任,也是社会的共同义务。企业和个人都应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敏感信息,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