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这本书让你更懂《简·爱》,又不仅仅是《简·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这本书让你更懂《简·爱》,又不仅仅是《简·爱》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7045738_232127

《简·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必赘述,自它在维多利亚时代诞生以来,一直以其鲜明果敢的女性形象、自尊自爱的女性精神打动千万读者。你可以说这是一本女性主义的启蒙书,你可以说这是“大女主”小说的先河,可以说它告诉我们要追求怎样的幸福,可以说它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永远不要放弃做人的尊严。

《简·爱》的主人公是一名家庭女教师,在当时,家庭教师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这样一个贫穷、甚至外貌也不出众的女性却能够始终将自己置于和主人精神平等的地位,追求平等的爱情,敢于反抗金钱与男权。这样的反抗精神和价值观念在当时妇女解放运动尚未兴起、女性只能束缚于家庭和婚姻的背景下,无疑如巨石投水,激起千层浪花。

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妇女地位有所了解自然会更加理解《简·爱》的意义。但是在《简·爱》中,我们首先可以看到主人公童年时代孤苦无依以至备受欺凌,可以看到她少女时代在条件恶劣的教会学校求学时的饥病交加,却甚少看到她青年时代成为家庭教师后所受的屈辱,作者的笔墨在此时已着重转向主人公与罗切斯特的爱情纠缠上。

有一本书更加详细地讲述了家庭教师的苦辣辛酸与点点滴滴,书中那些家庭教师毫无社会地位、被家长和学生肆意凌辱的故事是如此生动,甚至能然让你在同情到极点的时候笑出声来。看过这本书,你就更知道《简·爱》的伟大与突破,更了解简·爱的尊严与勇气,而这本书的作者正是《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小妹,安妮·勃朗特。

勃朗特姐妹是英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一个传奇,三姐妹都是作家,都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谈及大姐夏洛蒂·勃朗特,我们都知道她的《简·爱》,说起人间虐恋《呼啸山庄》,我们知道是二姐艾米莉·勃朗特,那么我们往往了解甚少的三妹安妮·勃朗特是谁呢?

安妮·勃朗特(Anne Bronte,1820年1月17日-1849年5月28日),19世纪英国小说家、诗人。安妮只活了29岁,却做过十年的家庭教师,她在冗长、苦闷家庭教师生活之余,依然写完了两部长篇小说:《艾格妮丝·格雷》和《女房客》。安妮的作品正如她的为人一样,安静、沉稳,往往并不首先引起人的注意,因此安妮的知名度远不如她的两个姐姐。安妮并不如夏洛蒂那样敏感而高度强调自尊,她也不是艾米莉那样野性甚至疯狂,她就好像在学生时代谁都见过的那种安静、寻常的女生,她们各方面都不是特别突出,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就是这样的女生,却成为很多人“同桌的你”,不知在什么时候突然又闯进脑海里。

《艾格妮丝·格雷》是安妮·勃朗特的处女作,小说的主角艾格妮丝·格雷是一名在两个家庭任过教的家庭女教师,能明显看出书中包含了很多作者个人经历的成分,其中甚至有主人公的姐姐嫁给一位年纪较大的牧师的情节,明显来自于作者的姐姐、《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真实经历。一名家庭教师的各种日常与心境——家长们居高临下的“沟通”、上课时与“熊孩子”的斗争、与其他仆人相处等等内容以细碎真实的笔触跃乎纸上,整本小说带你深入家庭教师的生活,带你从一个别样的横切面重返19世纪上半叶。

艾格妮丝·格雷是一名牧师的女儿,为了改善贫困的家境她努力劝说家人让她成为一名家庭教师,开始了先后两次执教生活。艾格妮丝选择当家庭教师还因为她相信自己的人格,相信自己热切的教书育人的情怀,但现实生活却每一天都在泼冷水。

家庭教师为什么如此没有地位?因为有钱人家并不尊重知识,并不认为彼此的人格平等,只当她是花钱雇来专门管教孩子的仆人。事实上,家庭教师的地位甚至连一般仆人都不如。原因在于整个家庭中从上到下,从家长到孩子没有一个人真正尊敬她。

有钱人家对于家庭教师教育子女的责任有极高的要求,她需要几乎没有个人时间的长时间全程陪护(从早饭前的带娃梳洗一直到晚饭后的哄娃入睡),但是又完全不给予她任何实施惩戒措施的权利,所谓“只能劝导不能强迫”。如果教育对象拥有一定程度热爱学习与尊重他人的秉性,那格雷仅可使用的手段“不停规劝”还是有可能见效的,但是生活往往并不甜蜜,她两次任教遇到的全部都是厌恶学习、不尊重别人的孩子,“还不如野性难驯的马驹更有服从意识”。

让人心酸又有趣的是,每个家长都真心认为自己的孩子品性是最优秀的,最乖巧的,最慷慨的,甚至是最敏感的,而这些孩子们也往往利用这点,一旦和家庭教师发生冲突,就立刻将所有“锅”甩到“不合格”的格雷小姐身上,而这一招屡试不爽,家长都无条件地相信自己的孩子,惹祸无需承担任何后果,他们甚至还要在家长批评家庭教师的时候躲在家长背后挤眉弄眼地嘲讽。孩子与教师的较量每次都是孩子取胜,“每一次胜利都使她的勇气和力量大增,我用说服、诱导、请求、恐吓、责骂的办法都没有一点儿效果”。

家长都说自己的孩子是最诚实的,但实际上他们撒谎成性,没有一点心理负担;家长们都说自己的孩子是最乖巧的,但是他们动不动就发号施令,甚至要对家庭教师拳打脚踢。格雷的规劝完全被当做耳旁风,于是她照搬亲身经历,拿出她小时候认为最严重的惩罚:故意不理孩子、睡前不吻孩子的额头,要知道格雷小时候有一次因为犯了错误没有被母亲睡前吻一下就伤心了好几天,可是这里的孩子对此完全不当回事,让格雷惊异又沮丧。

看看格雷管教小孩子的日常有多么崩溃吧。

不学习

“玛丽·安认为最好玩的游戏是在地板上打滚,像一块沉重的铅落地一样往地上一倒,等我特别费力地把她从地上拽起来,用一条胳臂夹住她身子,还得用另一只手替她拿书,让她对着书念。这个六岁的女孩个子很大,身子也特别沉,我一条胳臂夹不住了,就换另一条胳臂夹,要是两条胳臂都没力气了,我就把她拖到教室的角落里,对她说:若你能够自己用脚站起来,就可以出去玩。但是,对她来说,她却更愿像一根木头似的躺着。我没有权力罚她不吃东西,到吃饭或用茶点的时候,就不得不放她出去,她就爬出房间,然后轻蔑地对我露齿一笑,那圆圆的红脸蛋上像是挂着胜利的神色。”

噪音攻击

“她用最大声刺耳的尖叫声来回应我,那尖叫声就像一把刀子扎进我的脑袋。她知道我最怕听这种声音,当她把嗓门提高到极限时,她就会带着一种胜利的得意表情来看着我的脸,一边喊道:“这下你听见了吧!”接着又连声尖叫起来,我受不了,不得不捂住耳朵。”

当尖叫声把家长引来之后家长又完全不听家庭教师的解释:

“怎么会发出这么可怕的叫声?”
“她在发脾气。”
“我可从来没有听见过这么可怕的叫声!就像要杀了她一样。她为什么没和哥哥一起出去玩?”
“她没有完成作业。”
“玛丽·安是个乖孩子,能做完作业的。”
然后太太和蔼地对孩子说:“我可不希望再听见你这么可怕的尖叫声了!”接着她那双眼睛带着冷酷的目光无情地盯了我一会儿,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然后她关上门走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