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象”亮相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1800万年前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潍坊象”亮相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1800万年前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2024年12月28日,山东潍坊市博物馆推出“潍坊象”化石展,同时展出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等周边自然资源,引发广泛关注。
“潍坊象”重现天日
“潍坊象”化石的发现堪称一次重大考古发现。1979年3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金昌柱和技工孙文书在潍县望留公社武家村进行挖掘工作时,发现了一具体型巨大的动物化石。经研究,这是一具距今约10-20万年前的猛犸象化石,属于中更新世晚期。
这具象化石体型巨大,仅门齿的最大长度就有3.05米,肋骨长1.27米,头骨最大横径达1.09米,比亚洲象的肱骨还要长0.3米。经研究,这是一具18岁左右的青年个体,属于猛犸象属晚期的一个新种类。金昌柱等研究者将其命名为“潍坊象”,并发表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术期刊上。
远古生态的见证
“潍坊象”的发现不仅揭示了远古时期潍坊地区的生态环境,还展示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独特地位。研究显示,当时的潍坊地区气候凉爽湿润,森林覆盖广泛,河流湖泊交错,为多种生物提供了理想栖息地。
在“潍坊象”化石的发现地周边,还发掘出多种动物化石,包括适应寒冷环境的披毛犀、原始牛和多种鹿类,以及适应温暖气候的古菱齿象。这些化石为科学家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生物演化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科技助力展陈创新
本次展览运用了多种现代科技手段,让古生物“活”起来。在潍坊博物馆一楼,不仅陈列着“潍坊象”化石及其复原模型,还设置了3D打印画,生动再现了史前古人类活动场景。二楼则展示了诸城暴龙、潍坊象、柄杯鹿、远古人等3D打印立体模型,并配备了AI系统提供即时解答。
临朐山旺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也采用了AR数字化互动技术,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1800万年前的山旺景象。这种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不仅提升了公众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也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丰富的古生物资源
潍坊地区拥有丰富的古生物资源,包括山旺古生物化石、恐龙化石、活火山遗迹以及蓝宝石等自然遗产。这些资源不仅享誉国内外,而且科研价值极高。
在本次展览中,除“潍坊象”化石外,还展出了山旺猪兽、隐翅虫、中新似雅罗鱼、亮叶桦等多种山旺古生物化石。这些化石保存完好,一些树叶的叶脉、鱼类的细刺、蜻蜓的翅膀都清晰可辨,有些甚至保留了生物原有的颜色,堪称一部珍贵的化石“万卷书”。
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古生物和古环境的认识将更加全面。山东地区丰富的古生物资源,将继续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线索。而通过博物馆等平台,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将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教育,激发人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潍坊象”这一重要发现的展示,更是对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它让我们认识到,保护自然遗产,就是保护地球生命的共同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