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香包:千年非遗“绣”出蛇年新时尚
庆阳香包:千年非遗“绣”出蛇年新时尚
随着农历蛇年的临近,甘肃省庆阳市的香包刺绣企业迎来了一波销售热潮。在西峰区长庆路的一家香包刺绣公司展厅内,各式各样的蛇元素香包挂件琳琅满目,绣娘们正加班加点赶制订单。
“我们从3个月前就开始筹备蛇年香包的生产,设计了卡通蛇、立体蛇等多种造型。目前,订单量比往常增加了40%,已经制作了10多万件,销售额达到30多万元。”该公司负责人金亮亮介绍道。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石丽峰也推出了多款蛇年主题新品。“我设计了金蛇纳福、春蛇送福两款大型香包挂件,将蛇生肖图案与‘春’字和‘福’字结合,寓意福气满满、事事顺利。”石丽峰表示,这些产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兼具实用性,如零钱包、手机袋等蛇元素香包也颇受欢迎。
值得注意的是,庆阳香包的影响力已不仅限于国内市场。金亮亮透露,他们首次接到了来自海外的订单,共计6万件,目前已完成制作并发货。“剩余的订单我们计划在腊月二十前后完成。”她说。
庆阳香包的热销背后,是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工艺支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据史料记载,庆阳香包最早可追溯至800多年前,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一只香包至今仍色泽艳丽、图案清晰。
近年来,庆阳市积极推动香包产业化发展,目前已有190家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年产量超过1000万件,带动从业人员10万余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大城市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7500多万元。
在传承中创新,是庆阳香包保持活力的关键。新一代传承人如孟亭亭等,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我们保留了一些原有的元素,同时加入现代设计,让香包更具立体感和时尚感。”孟亭亭说。
庆阳市还通过举办香包民俗文化节等方式,持续扩大香包文化的影响力。据统计,2023年,庆阳市共接待游客211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33%。
“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历史文化的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庆阳文化品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体验。”庆阳市委书记黄泽元表示,希望通过文旅融合,将庆阳建设成为国家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中国农耕民俗文化体验区和陕甘宁毗邻区域旅游集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