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教你如何正确翻译中国地名
《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教你如何正确翻译中国地名
“资阳北站”的英文翻译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最近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应该翻译为“Ziyang Bei Station”,也有人建议改为“Ziyang North Railway Station”。这个看似简单的翻译问题,实际上折射出了中国地名英文翻译规范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类似问题,国家发布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对地名翻译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该规范,中国地名的英文翻译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行政区划名称用汉语拼音拼写。例如,北京市写作“Beijing”,上海市写作“Shanghai”。
对于重名的地名,需要加上上一级行政区划名称以示区分。比如,全国有多个“台州”,分别属于浙江、江苏等省份,翻译时需要注明是“Zhejiang Taizhou”还是“Jiangsu Taizhou”。
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需要分开处理。专名采用汉语拼音,通名则翻译成英文。例如,“泰山”翻译为“Taishan Mt.”,“西湖”翻译为“West Lake”。
地址翻译的顺序与中文相反,需要从小到大排列。例如,“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1号”应该翻译为“1 Jianwai Avenue,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这些规范的出台并非空穴来风。在实际应用中,地名翻译的混乱现象屡见不鲜。以成都地铁站名翻译为例,就存在三种不同的方式:
- 纯拼音翻译:如“顺风”译为“Shunfeng”,“倪家桥”译为“Nijiaqiao”。
- 意译:如“金融城”译为“Financial City”,“孵化园”译为“Incubation Park”。
- 拼音+英文:如“麓湖”译为“Luhu Lake”,“锦城湖”译为“Jincheng Lake”。
这种多样化的翻译方式虽然体现了灵活性,但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有网友指出,一些翻译可能引起误解,比如“孵化园”被译为“Incubation Park”,容易让人联想到孵蛋而不是高科技园区。还有网友对“麓湖”和“锦城湖”的翻译提出疑问,认为存在重复或遗漏的问题。
不仅是成都,其他城市也面临着类似的挑战。北京地铁站名的新旧翻译标准之争、合肥地铁站名的拼音翻译争议,都说明了统一规范的必要性。随着入境游市场的复苏,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清晰准确的地名翻译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导航,也是展现城市国际化形象的重要窗口。
《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的实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它不仅规范了地名翻译的标准,更体现了中国在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方面的努力。我们期待各地能够严格执行这一规范,让外国游客在中国的出行更加便捷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