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自驾游必打卡!安平桥、九日山、洛阳桥全攻略
泉州自驾游必打卡!安平桥、九日山、洛阳桥全攻略
泉州,这座被誉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令人惊叹的古迹。其中,安平桥、九日山和洛阳桥是泉州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景点,它们不仅见证了泉州的辉煌历史,更展现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卓越成就。
安平桥:天下无桥长此桥
横跨晋江安海与南安水头的安平桥,全长2255米,是世界现存最长的中古时代梁式石桥。这座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的古桥,以其惊人的长度和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于世。
安平桥的桥墩设计极具匠心,根据水流的缓急和港道的宽窄,采用了长方形、单边船形和双边船形三种形式。这种因地制宜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桥上还设有五个休憩亭,既便利行人,也增添了美观。
在近千年前的南宋时期,完成如此之长的石桥,工程难度可想而知。当时运输不便,只能走水路,石料在金门辖下的大百屿开凿采集后,由水路运来。石板如此沉重,架设则需巧力。聪明的工匠将石板运送至桥墩位置,涨潮时,船随之升高,石板也随之被托起,与桥墩对齐固定,潮退时船随之下降,石板则留在桥墩上。
桥基的铺设也值得一提,安平桥采用的是“睡木沉基”法。当时安海湾水深泥烂,如果直接抛石条筑基,很容易下陷,浪费采之不易的石料。所以工匠就利用枯水期,将椿木平列分层交叉,再以大石条垒压,使得木排渐渐沉至水底。桥建成后,又在墩基周围养殖牡蛎,巧妙利用牡蛎外壳附着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将桥基和桥墩牢固粘结于一起,以加固桥基。
九日山:祈风石刻见证海丝辉煌
九日山位于泉州市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风景区。这里保存着众多历史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宋代的祈风石刻。这些石刻不仅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见证。
九日山的祈风石刻记录了宋代泉州港的航海活动。在古代,航海主要依靠季风,因此每年夏冬两季,地方官员和商人会在九日山举行祈风仪式,祈求海神保佑船只平安。这些仪式结束后,参与者会在石壁上刻下祈风诗文,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录。
洛阳桥:海内第一桥的创新与智慧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这座始建于宋嘉祐年间的古桥,不仅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更是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见证。
洛阳桥的建造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其中最著名的是“筏形基础”和“种蛎固基”法。在江底沿着桥梁的中线抛置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墩的基址。为解决石堤稳固问题,工匠们在石堤附近的海面上散置牡蛎,利用牡蛎的吸附和繁殖能力,将分散的石块胶结成一体,使整条石堤达到相当坚固的程度。
桥面的条石最长可达11米,重达10余吨。在没有现代机械的情况下,古人采用“浮运法”进行架设。即利用大潮潮水上涨到最高位时,将石块搬运至木排上,借用涨潮的浮力,把数吨重的石梁托举架设到桥墩上。退潮时,随着水位慢慢降低,船上的石梁就架在两边桥墩上了。
洛阳桥的建造成功,开启了宋元时期泉州的造桥运动,泉州因此获得了“闽中桥梁甲天下”的美誉。2021年,洛阳桥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驾游实用信息
路线建议:
- 从泉州出发,先游览九日山,了解泉州的海丝文化。
- 前往洛阳桥,欣赏古代桥梁建筑的精湛技艺。
- 最后前往安平桥,感受“天下无桥长此桥”的震撼。
停车信息:
- 九日山:景区内设有停车场,停车方便。
- 洛阳桥:桥南村附近有多处停车场,建议提前查看导航。
- 安平桥:桥两端设有文化公园,内有停车场。
门票信息:
- 九日山:免费开放
- 洛阳桥:免费开放
- 安平桥:免费开放
开放时间:
- 九日山:全天开放
- 洛阳桥:全天开放
- 安平桥:全天开放
泉州的这三座古迹,不仅是泉州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是对古代建筑充满好奇的探索者,这里都能让你感受到泉州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