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尔博士:用正念科学破解习惯困境
布鲁尔博士:用正念科学破解习惯困境
“意志力是靠不住的,习惯的改变不是靠‘我应该’,而是要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贾德森·布鲁尔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很多人都在为各种不良习惯所困扰,从过度饮食到手机成瘾,从拖延症到吸烟。传统的观点往往强调意志力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足够坚强就能克服这些习惯。然而,布朗大学正念中心主任、精神病学家兼神经科学家贾德森·布鲁尔(Judson Brewer)博士的研究却揭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意志力并不是改变习惯的关键。
习惯改变的科学原理
布鲁尔博士在其著作《欲望的博弈》中指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基于奖励的神经反馈过程。当我们做某件事获得愉悦感时,大脑会记住这种感觉,并促使我们重复这种行为。久而久之,这种行为就变成了习惯。因此,要改变一个习惯,仅仅依靠意志力是远远不够的。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形成和打破习惯的公式中根本不包括意志力,”布鲁尔博士在接受普林斯顿校友周刊采访时说,“这完全关乎奖励价值。我们为某种行为设定奖励价值,将其固化为习惯,以便快速做出日常决策。习惯是自动化的,要改变它,必须触及这个等式的核心,而实现这一点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意识。”
正念的力量
布鲁尔博士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正念”(mindfulness)。正念是一种有意识的、不加评判的注意力训练,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感受和冲动,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在《饥饿的习惯》一书中,布鲁尔博士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正念来改变饮食习惯。他指出,很多人在不饿的时候也会吃东西,这是因为大脑将某些情境(如看到食物广告)与进食的愉悦感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习惯性的反应。通过正念训练,人们可以学会观察自己的饥饿感和饱腹感,识别哪些是真正的生理需求,哪些是习惯性的冲动。
实用的改变方法
布鲁尔博士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套基于正念的干预程序,通过移动应用程序进行测试。研究发现,这种训练能够有效减少吸烟行为,因为它激活了大脑中的强化学习机制。参与者通过持续的正念练习,逐渐降低了对吸烟的渴望。
在一项关于正念饮食干预的研究中,布鲁尔博士发现,通过培养对食物和情绪的觉察能力,参与者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饮食行为。特别是对于那些因负面情绪而暴饮暴食的人来说,正念训练帮助他们识别并处理情绪,而不是通过食物来逃避。
科学证据支持
布鲁尔博士的研究得到了多个权威期刊的认可。他在《药物和酒精依赖》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正念训练在帮助吸烟者戒烟方面效果显著。另一项发表在《行为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针对渴望相关饮食的正念饮食干预具有可行性和概念验证效果。
这些发现不仅适用于饮食和吸烟等传统意义上的“坏习惯”,还可以扩展到其他各种上瘾行为,如手机成瘾、购物狂等。通过培养正念,人们可以学会观察自己的渴望,而不是立即采取行动,从而打破习惯性的行为模式。
结语
布鲁尔博士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示:习惯不能被简单地“消除”,但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改变。与其一味强调意志力,不如花时间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培养正念,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摆脱不良习惯的困扰。
正如布鲁尔博士所说:“习惯不是敌人,它们只是大脑为了节省能量而创造的自动化程序。通过正念,我们可以重新编程这些习惯,让它们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控制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