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必知:如何预防外周血管疾病?
高血压患者必知:如何预防外周血管疾病?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高达3.3亿,其中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达4530万。更令人担忧的是,外周动脉疾病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1990年至2019年间,年龄标化发病率从646.2/10万人年上升至652.2/10万人年。作为心血管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周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这一数据尤其值得关注。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外周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损害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导致血管狭窄和血流受阻,从而引发外周血管疾病。因此,高血压患者不仅需要控制血压,更要警惕外周血管疾病的风险。
早期症状需警惕
外周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及时发现对于预防病情恶化至关重要。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在行走时出现的腿部疼痛或肌肉疲劳,这种症状被称为“间歇性跛行”。患者在活动时感到小腿、大腿或臀部疼痛,休息后症状缓解,再次活动时又会复发。此外,还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 小腿或足部感觉冰凉,尤其是与另一侧相比
- 腿部麻木或无力
- 腿部或足部脉搏减弱或消失
- 腿部皮肤变得光滑、苍白或发紫
- 脚趾甲生长缓慢
- 腿部体毛脱落
如果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积极预防是关键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预防外周血管疾病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科学证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适量运动,如每天快步行走30分钟以上;均衡饮食,减少饱和脂肪和盐的摄入;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戒烟限酒,避免使用烟草制品。
控制血压和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都是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定期检查: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管超声检查,监测血管状况。特别是出现腿部疼痛、麻木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遵医嘱用药:如有必要,医生可能会开具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等预防血栓形成和动脉硬化。务必遵医嘱服用,不可随意停药。
管理其他风险因素:高胆固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也是外周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通过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控制这些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外周血管疾病虽然可怕,但通过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血压患者应提高警惕,重视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症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护心血管健康,远离疾病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