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游绍兴 | 感受浙东运河的脉动,追寻心中的“诗与远方”
五一游绍兴 | 感受浙东运河的脉动,追寻心中的“诗与远方”
“柳疏桥尽见,水落路全通。衣杵家家月,渔舟浦浦风。”绍兴素有“江南水乡”之誉,当运河遇见绍兴,是古与今的碰撞是江南底色上的极致风雅,是屋檐黛瓦的墨色古韵。
悠悠运河,汩汩流淌,千年文脉,奔涌不息,五一假期,沿着浙东运河游览绍兴,寻觅一个无尽风雅的千年古城。
“堰限江河,津通漕输,航瓯舶闽,浮鄞达吴,浪桨风帆,千艘万舻。”一部运河演变史,半部绍兴发展史。
绍兴,因运河而生,也因运河而繁荣。浙东运河,有生命,它流过绍兴,每一座桥、每一道闸都等着人们去发现了解。运河滋润着绍兴每一寸土地,也滋养着绍兴的经济与人文。来绍兴不可错过运河,也不会错过运河。
君不见,在绍兴北部,一条河流已经在桨声灯影里流淌了2500余个春秋。什么河流?运河绍兴段,处于浙东运河的中间,它既是浙东运河的最前身,又是连接东西浙东运河的核心段。
《越绝书》卷八载:“山阴故水道,出东郭,从郡阳春亭,去县五十里。”这条古运河从绍兴东郭一直延伸到曹娥江旁。
曹娥江 | 戴信华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青山绿水,倒映成趣,舟行画图,人在镜中,这是浙东运河两岸旖旎风光的写照。
唐代诗人慕名而来,西兴登舟,驶经运河,至古越,溯剡溪,至新昌,登天台,一路上饮酒赋诗,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丽诗篇。
剡溪
唐代诗人李白诗“越水绕碧山,周回数千里,乃是天镜中,分明画相似”;诗人孟郊诗“碧嶂几千绕,清源万余流”;明代诗人王稚登诗“江东名郡古无双,处处青山照玉缸”;清代诗人厉鹗诗“越山绝似西施髻,朵朵翠翘浮水来”……可以说唐诗之路之形成,浙东运河功不可没。
时至今日,河上的橹声桨影,点点白帆,渐渐离去,但浙东运河的山水风光依旧,它深厚的文化魅力,它与万物的和谐统一,以及它固有的水运潜力等是永存的。
图片 | 丁永良
浙东运河是无声的史诗
它波澜壮阔,又无声无息
这个五一,来绍兴沿着运河的脉动
追寻心中的“诗与远方”
“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清代诗人齐召南曾用这句诗来形容浙东运河古纤道的景色。绍兴古纤道,向来是江南水乡一绝。
绍兴古纤道位于浙东运河绍兴段的河面上,旧时西起钱清江,途经湖塘、阮社、柯桥、东湖、皋埠、陶堰、东关等集镇,东至曹娥江,全长75公里。
古纤道 | 鲨鱼汉堡
纤道连绵百余里,或傍野临水,沿岸铺筑;或建于桥下,紧依桥墩,穿越而过;或飞架水上,迎流而建。长虹卧波,绵延百余里。漫步其上,水面如镜,山阴道旁景致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
富有诗情画意的古纤道,留下了多少纤夫的辛酸泪。当浙东运河成为一条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时,舟楫辐辏,客货运输,昼夜不绝。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运河上来往船只早已由昔日的人力驱动变为机械驱动。
曾经负载的怆凉和悲郁,早已随着船舶轮机的轰鸣声而湮灭在了历史的尘烟里,但历史的年轮却更能显出它的雍容与沉稳、华贵与孤傲、风华与缄默。
顺着运河,随意挑一段古纤道缓缓而行,你就可以领略到古纤道的景致之美,或流水,或古桥,或郁郁农田;或小船,或人家,或缕缕炊烟。也许多少年之后,我们心中依然会浮现这样令人心动的画面:夕阳西下,一条石板道向着远方蔓延,或是晨起时,薄雾朦胧,一派迷离,神秘而又浪漫的绍兴古纤道又出现在我们的眼帘。
鉴湖是汇聚 “三十六源”之水造就的人工大湖,这既是由当年人工筑成最大的水库之一,也是后世浙东运河绍兴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深入了解浙东运河,可以去浙东运河文化园瞧一瞧。
浙东运河文化园
绍兴运河园记载了运河的历史文化,融合了运河的风光,传承着运河文脉,流淌着江南风情。
一座运河园如一部越中杂识,又如一首史诗。核心景区:运河纪事、沿河风情、古桥遗存、浪桨风帆、唐诗之路、缘木古渡。
“运河纪事”记载着历史文化。这里的牌坊、治水图、“山阴故水道”“贺循疏凿”“孟简开塘”“民间捐修”等,展示着历史上古运河治理的主要事件,是浙东古运河历史、文化的浓缩。“沿河风情”则集聚水乡风物,是运河沿岸风俗民情的精华。
老台门
园里的老台门是明清绍兴台门的精品,主台门横额有明代绍兴三江闸的缔造者、太守汤绍恩手书“南渡世家”大字,两边有精致的石花窗;这里有陆游世祖陆轸所创炼丹古井,还有石狮等,都是千年文物。
这里还有“玉山斗门遗存”,系汉唐越中水利最早的三江口门大闸遗迹,是绍兴目前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水利工程遗存。
浙东运河文化园 | 越城文旅
整个文化园美如一幅水墨画,园内的浙东运河博物馆更是值得一观。浙东运河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以“千年古韵,江南丝路,通江达海,运济天下”为主题,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独特亮点。
浙东运河博物馆 | 上图-越城文旅 下图-溏心荷包蛋
馆内主展陈列以“通江达海、运济天下——浙东运河文化陈列”为主题,共设五大展厅,包括鱼米水乡溯河源、千古名河济天下、越风河韵铸人文、因河筑梦兴浙东、流向未来的幸福河,重点反映了两千五百多年来浙东运河工程体系及水运的演变,以及浙东运河历史地位、技术与文化遗产价值。
古桥与运河,相伴相生。有“桥乡”之称的绍兴,700余座各式古桥连街接巷,五步一登、十步一跨。而若论现存绍兴古桥之最,当首推“八字桥”。
八字桥位于绍兴城区八字桥直街东端,处广宁桥、东双桥之间。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八字桥在府城东南,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
桥以石材构建,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甬古运河。桥下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足可见当年舟楫之盛。
八字桥
八字桥河道的两岸是古色古香的建筑。青瓦、白墙,低矮的房屋,满满的民国风扑面而来。
在这里,有八百年前的石板路,有长满绿色青苔的老树。站在桥上,满眼望去,小桥、流水、人家。真正的江南水乡,充满人间烟火味的原汁原味的老绍兴。
八字桥 | 胡超琦
午后,或是可以悠闲地坐在河道边,感受慢下来的生活,享受别样的宁静;或是坐上乌篷船,喝上点绍兴老酒,让温润的酒味在口中慢慢散开,沁入心脾;或是在下小雨的傍晚,踩着潮湿的石板路,感受这烟雨迷蒙的江南水乡气氛。
在绍兴走走停停间,感受运河与古城的脉动,仿佛穿越千年时空,正合汇交融,淡然美好。
一条古运河,两岸皆人家。迎恩门水街河段作为浙东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绍兴古城最热闹的城门所在地之一。
迎恩门
迎恩门是绍兴古城西北角的城门,初建于南宋嘉定十六年。迎恩门在时间的洪流中并未消散,反倒焕发新生,迎恩门风情水街东起迎恩门古迹,西至古刹钟山寺,以近1.5公里的古运河为主线,串起人间烟火气,在如今的绍兴,重现了往昔的繁华。
迎恩门风情水街 图源 | 胡超琦
入夜之后,这条风情水街便散发出更为独特的魅力,以万家灯火入画,以江流轻涟为歌,满城灯火夜未央,汇成一幅幅动人画卷。
走在街中,能感受到古运河两岸的“迎恩门”建筑群,和老城街区的完美契合。水街设置了迎恩广场、迎恩天地、米市街、西郭里、悦龙池、钟山寺等六个功能区块,打造集街区文化展示、体验商业于一体的特色城市综合体。
迎恩门风情水街 | 花生豆嘎嘣脆
千年运河缓缓流淌,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假期来绍兴,不妨也来这里赶赶时髦,体验一把迎恩门摇橹船水上游线,在摇橹船上看迎恩门的风景,别有风韵。
黄酒小镇
浙东运河贯穿古今,滋养沿线城镇快速发展。随着迎恩门历史文化街区、上大路历史文化街区、东浦黄酒小镇等陆续建成,浙东运河两岸焕发出独特魅力。
黄酒小镇国风巡游
来黄酒小镇走一趟,感受古色古韵的国风气息,沉浸式体验黄酒文化。在这里,你看不到行色匆匆的脚步,听不到嘈杂喧嚣的声音,一切都很慢。在这里,多的是悠闲和从容。
宋韵如水,沁润绍兴。沈园,又名“沈氏园”,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楼台亭阁、小桥流水、绿树成荫,历经时间的洗礼,仍不改芳华,沈园的魅力不仅在于“景”,还在于“情”。
沈园目前分为三个“园中之园”——南苑、东苑和北苑。北苑为古迹区,保存了较多的古代遗迹;南苑为纪念区;东苑以陆、唐的爱情故事为主题。沈园虽是私家园林,不似皇家园林气派,却也处处是景,处处彰显历史的魅力。
钗头凤
到绍兴,是一定要去一趟沈园的。自沈园见证了陆游唐婉那场天荒地老的爱情故事,承载了一对恋人幽怨悱恻、缠绵伤怀的情感后,沈园似乎就成了人们心中的爱情圣地,成了人们了解陆游、认识陆游、研究陆游的一把钥匙,如今也成为了打卡胜地。
图片 | 俞天乐
在沈园的一条长廊里,经常有这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或市民在许愿风铃上写下自己的心愿,为爱的人送上祝福。
沈园之夜表演
如果想体验一把宋朝风韵,还可以来“沈园之夜”,听一听陆游与唐琬的爱情绝唱,尝一尝沈园特色的红酥手香糕和黄藤酒,真正体验一回与古人同行。
绍兴的历史,因水而起,因水而兴。作为绍兴的母亲湖,鉴湖经过辉煌、湮废的曲折历史,而今正在迎来复兴。
鉴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包括洋湖泊、百家湖、白塔洋、浙东古运河和周边部分农田,建设总面积约8400亩,水域面积6100亩,湿地公园内水质基本达到Ⅱ类水。
若要来江南,那定要来东鉴湖畔探寻白墙黑瓦间的陶堰味道。
“陶堰八味体验馆”是当地独具辨识度的餐饮品牌。每到这里,必定要尝一尝以“陶堰八味”为主打的本地河鲜菜肴。“白塔精灵”“珠盘玉落”“步步糕升”,每一道特色菜品的背后,都有着特别的含义,深受游客青睐。
鉴湖旅游度假区
鉴湖八百里的壮阔已成往事,如今鉴湖核心区域的鉴湖旅游度假区,利用深厚的文化沉淀、纯净的自然山水和绝佳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一个以休闲、运动、宜居为主体的大型文化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它是自然山水的一部分,融入了文旅产业化的进程,连接了繁华与宁静,接纳了古韵与新风。沿线景致绵延不绝,粼粼波光中荡漾的是古往今来的文脉与灵气。
沿着古运河,找寻绍兴的古老印记
来吧,我在这里等你
一起探寻这座古城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