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科技助力地方猪品种改良新突破
纳米科技助力地方猪品种改良新突破
2024年5月,第二届中国地方猪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论坛在江西南昌盛大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大力发展中国本土猪产业,努力打造中国高端猪肉品牌”的主题展开深入研讨。论坛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地方猪种质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农业战略资源,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论坛上,农业农村部种猪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广州)研究员樊福好博士指出,地方猪种的保护与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地方猪种普遍存在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养殖业的效率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外来品种的大量引进,地方猪种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一些珍贵的地方品种正面临消失的风险。
面对这些挑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正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该所的“养猪博士天团”由8名博士领衔,平均年龄仅34.4岁,他们分别在遗传育种、营养与饲养、疫病防控等领域开展研究,致力于破解生猪养殖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在遗传育种方面,研究团队针对地方猪种的特性,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例如,他们以陆川猪为研究对象,通过纯种选育和杂交改良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培育出优质黑猪新品系。经过两年的努力,改良后的永新黑猪不仅保持了陆川猪肉质优良的特点,而且背膘厚显著降低,胴体重、眼肌面积和瘦肉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疫病防控方面,团队成员程珂博士带领团队研发出新型猪瘟检测试剂盒。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相比,该试剂盒在保证准确性和敏感性的前提下,成本降低了60%以上。自2022年投产以来,已为永新畜牧集团节省猪瘟防控成本3500万元。此外,他们还针对蓝耳病、流行性腹泻等高风险疾病,优化了免疫方案和防控策略,显著降低了猪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随着科技的进步,纳米科技和基因编辑技术正在为地方猪品种改良带来新的机遇。在饲料营养方面,通过添加特定的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优化动物的营养摄入和健康状况。例如,适量补充磷、钙、镁等矿物质,有助于改善骨骼发育和肌肉功能;而维生素A、D、E的合理配比,则能促进生长、繁殖和产奶性能。
在疫病防治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利用纳米抗体技术,发现了一种对多种亚型流感病毒具有中和能力的纳米抗体E10。这一发现不仅为流感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手段,也为广谱流感疫苗的研发开辟了新的途径。
更令人振奋的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延鹏研究组开发了DualPE技术,实现了植物基因组大片段DNA的精准编辑。这一技术突破有望为农作物和动物的遗传改良提供新的工具。虽然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植物,但其原理和方法对动物遗传育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望未来,随着纳米科技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前沿科技将在地方猪品种改良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精准的遗传改良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地方猪种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还能更好地保留其独特的肉质风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猪肉产品。这将为我国地方猪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开辟新的路径,推动我国养猪业向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