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与未来技术再突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与未来技术再突围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1.
https://auto.cctv.com/2024/09/04/ARTIXSu2ojsEbRFsiwuL6zBs240904.shtml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第二十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发表演讲,全面回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三十年发展历程,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独到见解。

孙逢春院士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NEV)的发展可以追溯至1881年电动车的发明,而中国正处于第四次电动汽车发展浪潮。经过七个“五年计划”的持续支持,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建立起完整的三大技术体系:智能网联新能源车辆、智能充换电基础设施、NEV安全监管大数据平台。通过奥林匹克中心区、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以及APEC峰会等四大国家重点示范工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国家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大数据平台上运行的车辆将近2400万辆,运行里程近1万亿公里,节能减排达3亿吨。

在谈到未来发展方向时,孙逢春院士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是强国梦与能源+双碳发展战略。他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在制造领域成为强国,在能源交通领域也需成为强国,并实现能源与交通碳中和。第三次能源与工业革命已到来,绿色与低碳能源、多元智能化动力和电力是中国实现强国梦的绝佳机遇。要实现强国梦,必须做到:降低石油、天然气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与自主;实现交通碳达峰与碳中和,减少汽车燃油消耗;推进机动车辆全面电动化,以电为主、燃油或代用燃料为辅;促进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实现道路基础设施电能资源化;实现交通用能源自洽,带动新三样国内大市场大循环,实现增量或存量长期可持续发展。

其次是国家能源安全与绿色发展。孙逢春院士指出,交通能源消耗占我国约60%的石油,交通领域碳排放控制任重道远。2023年我国交通领域碳排放超10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的9%至10%,道路交通碳排放占交通领域碳排放的85%,远高于水、空、铁运占比。商用车碳排放占道路交通的60%以上,我国商用车保有量约为4150万辆,占总比例12.5%;新能源商用车占商用车保有量比例仅7.35%,远落后于乘用车,需加大推广力度。

关于交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孙逢春院士表示,假设未来汽车保有量为4至5亿辆,实现全面电动化和新能源化,用电量约为1.3至1.6万亿千瓦时,与当前国民用电量相当,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要实现交通碳中和和绿色能源化,必须解决绿色能源供应问题。目前我国公路交通资产可开发光伏能源潜力约为每年7200多亿千瓦时,可实现新能源自洽率达到40%至60%以上。借助其他光伏、风电、水电资源,实现交通能源绿色化和自洽化,降低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是可能的。

在谈到技术挑战时,孙逢春院士强调,传统关税壁垒及新兴技术壁垒带来挑战,这是未来必然要直面的问题。2024年,西方发达国家设置了诸多“卡点和围墙”,如美国设置高额关税、芯片及自动驾驶等技术壁垒等。2025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技术或贸易方面需突破,芯片、高端制造、车控操作系统、汽车基础软件以及交通能源融合自洽颠覆性自主创新工程攻关,大幅度降低能源对外依存度,实现新三样国内大循环,并长期可持续发展、持续引领。

最后,孙逢春院士指出,分布式驱动底盘、E/E架构、OS系统、大三电、小四电以及碳标签、碳核算、碳交易方面的技术应加快研究和开发。这些关键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汽车产业的进步至关重要。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汽车行业正面临着重大的变革和挑战。只有不断加大对这些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原文来自央视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