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年味新玩法:传统文化大变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年味新玩法:传统文化大变身

引用
人民网
9
来源
1.
http://sx.people.com.cn/n2/2025/0126/c189153-41120964.html
2.
https://news.cctv.com/2025/01/25/ARTIvXReMRzQGVOC6ELHJSTO250125.shtml
3.
https://www.sohu.com/a/852963616_121956422
4.
https://news.southcn.com/node_179d29f1ce/59e6cf825a.shtml
5.
https://www.mct.gov.cn/whzx/whyw/202501/t20250108_957718.htm
6.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501/content_6998810.htm
7.
https://www.cq.gov.cn/ywdt/jrcq/202502/t20250202_14248175.html
8.
http://www.news.cn/local/20250130/ace74d3eca9c4b0bacc68fa75684c51f/c.html
9.
https://www.jsthinktank.com/jujiaoqianyan/202501/t20250126_8452209.shtml

2025年的春节注定与众不同。作为“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中国年,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让年味既传统又新潮。

01

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七大板块活动

为让全国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文化和旅游部统筹开展“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活动从1月7日(农历腊月初八)持续至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包含七大板块27项主体活动,涵盖惠民文艺演出、公共文化服务、非遗体验展示、文化娱乐活动、旅游休闲消费、文博展览展出、对外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

其中,“非遗贺新春”板块尤为引人注目。江苏、四川、上海等地将举办一系列主会场活动,包括“古城过大年”、“点亮中国灯”蛇年灯会灯彩展示、“赶个年味集”蛇年非遗大集、“我的家乡年”视频直播、“年画进万家”、“文脉颂中华”春节非遗宣传推广等民俗文化活动,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02

创新活动让年味更时尚

AI拜年成新宠

在昆明市五华区,市民方奇正琢磨着如何写一段不落俗套的拜年祝福。借助AI软件,一段简短而富有诗意的祝福语很快跃然“屏”上:“春风解冻新醅绿,瑞雪烹茶旧岁辞。愿君眉间藏尽千山翠,心田永驻芳菲时。”

“这比我自己想的要有韵味多了!”方奇笑着说。为了让新年的问候更具仪式感和新意,他特意购买了电子红包封面和动态贺卡,配上AI生成的祝福语,作为他的“电子年货”发送给朋友。“身边的朋友们也都这么做,拜年的方式已经不再千篇一律。”方奇说。

不只是方奇,许多人都发现,今年的春节,AI已经悄然融入了日常生活。从撰写祝福语到定制贺卡,从智能客服到春节游戏,科技让这一传统年俗焕发了新活力。“国潮红包封面卖得特别火,最受欢迎的款式已有4000多人下单。”一家主营电子红包封面的店家介绍。抖音旗下豆包平台在2025年推出“福蛇”“年画娃娃”等智能体,不仅能撰写个性化祝福语,还能用语音打拜年电话。

“分段式过年”成新潮流

随着春节长假的到来,“分段式过年”逐渐成为一种新潮流。许多人选择将假期分为两段:第一阶段提前两三天踏上返乡之旅,与家人共度除夕;第二阶段则从大年初一、初二开始,开启一段国内跨省游或境外短线游的度假之旅。

在杭州工作的郭女士就是这一潮流的践行者。她先自驾回浙江临安老家过年,大年初二又带全家去外地旅游,最后返回杭州。“具体目的地还没定,可能会临时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她笑着说。

1月28日,人们在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一家酒店内享用团圆饭。新华社发(肖本祥摄)

在云南工作的杨吕勇也选择了“分段式过年”。他先在云南与当地村民共度除夕,初二之后又把家人接到云南,他打算带孩子体验当地的普洱茶文化。

像杨吕勇这样规划春节假期的人不在少数。打卡非遗体验活动,过个地道的中国年,“年味游”正成为2025春节国内游游客的不二之选。

同时,在出游目的地方面,向南避寒旅居、向北赏雪追光是春节出游的主流之一。携程数据显示,哈尔滨作为冰雪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春节期间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42%;而昆明、福州、厦门等南方避寒城市也备受北方游客青睐,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分别增长118%、182%和96%。

从传统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到如今的“团圆之后,说走就走”,“分段式过年”正在人们的跨区域流动中掀起新风潮。根据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分析,长假催生“转场式休假”,先回家探亲、再出行旅游、最后返工返学,许多旅客会在多地之间快速频繁“转场”,11天内购买多张机票的旅客同比去年增长了5成。

博物馆里的“新”年味

春节期间,重庆多家博物馆推出138个春节主题展览,融合传统年俗与现代创意,让市民和游客在博物馆中感受非遗的魅力,探寻巴渝文化的根脉。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灵蛇起舞·喜迎春”为主题,推出“腾蛇乘雾——蛇灯制作”活动,结合蛇年生肖文化,展示传统彩灯技艺的演变与创新。

重庆自然博物馆则以线上活动“2025重自博里过大年”为特色,通过虚拟展厅展现瑞蛇迎春的自然科普内容,吸引年轻群体参与。

大足石刻博物馆结合石刻艺术,推出“年画进万家”展览,展示传统木版年画与佛教文化的结合。

沙坪坝区博物馆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围绕“装点门楣颂流年——匾额文化展”展开,邀请观众们在观展之余留下一张独特的全家福。

部分博物馆还策划了“猜灯谜、送祝福、闹元宵”等传统游园活动。例如,渝中区博物馆联合十八梯非遗灯会,设置“百鸟朝凤”主题灯谜长廊。

部分区县博物馆还引入VR技术。例如,铜梁区博物馆的“龙舞大巡游”VR体验,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国家级非遗“铜梁龙舞”的震撼场面。

博物馆不仅是静态文化的展示空间,更成为动态非遗展演的舞台。例如,万盛经开区博物馆的“巴蜀非遗民俗大展演”汇集石柱玩牛、潼南彩龙舞等节目,再现传统农耕社会的春节庆典。

部分博物馆还尝试“非遗+科技”“非遗+时尚”的跨界探索。例如,南岸区博物馆联合时尚品牌推出“国潮非遗秀”,将苗绣、夏布等技艺融入服装设计,吸引年轻观众打卡。

传统习俗的创新演绎

在安徽黄山,瞻淇鱼灯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这项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民俗活动,如今已发展成为集观赏、体验于一体的文旅项目。游客不仅可以观看鱼灯表演,还可以亲手制作鱼灯,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在广东佛山,木版年画这一传统技艺也焕发出新的生机。年轻的艺术家们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创作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年画作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在陕西西安,大唐芙蓉园的长安灯会将传统灯彩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出一场融合光影艺术、数字科技的沉浸式体验。游客们在欣赏传统灯彩的同时,还能通过AR技术与虚拟角色互动,感受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

在福建泉州,传统的舞龙舞狮表演也加入了现代元素。除了传统的街头巡游外,一些表演团队还尝试在室内剧场进行演出,并结合现代舞、街舞等元素,让传统表演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

03

年轻人的新选择

年轻人对春节活动的需求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拜年、吃年夜饭等活动,而是更倾向于参与互动性强、体验感好的活动。他们喜欢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春节体验,也更愿意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新玩法。

针对这一需求,各地纷纷推出创新活动。例如,一些景区推出“穿越千年”主题游,让游客穿上古装,体验古代春节的习俗;一些博物馆推出“夜游博物馆”活动,让年轻人在夜晚探索博物馆的神秘;还有一些地方推出“春节限定”文创产品,如乐高积木的春节主题套装、故宫的文创红包等,深受年轻人喜爱。

04

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春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又要让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正如专家所说,春节体现了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和家庭团聚的价值观,这些核心价值是不变的,但表现形式可以与时俱进。

从AI拜年到分段式过年,从博物馆里的VR体验到传统习俗的创新演绎,我们看到了春节文化在新时代的活力与魅力。这些创新不仅让年味更浓,也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充满新意的春节,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完美融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