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听劝!“收心指南”快收下,轻松击退“节后综合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听劝!“收心指南”快收下,轻松击退“节后综合征”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372934

春节长假即将结束,你是否已经开始感到心情沉重、情绪失落?是否已经开始出现疲惫、乏力、头晕等症状?这些可能都是节后综合征的表现。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节后综合征的相关知识,并提供科学实用的预防和应对方法,帮助你快速调整状态,轻松重返工作模式。

什么是节后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是指在假期结束后,由于重新适应工作或学习生活而出现的一系列身心不适症状,也称为“假期综合征”。从医学角度来讲,节后综合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病症,更多的是对一种消极状态的调侃。大家更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

节后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 反应迟钝,注意力无法集中
  • 精神萎靡,浑身乏力
  • 神思恍惚,心不在焉
  • 食欲不振,神经性厌食
  • 心情忧郁,提不起精神
  • 睡眠紊乱

为什么会得节后综合征

最根本的原因是生活节奏打乱,破坏了身体惯有的生物钟。当我们从忙碌的工作中抽离出来,一下子有较多空余时间,节奏不再那么紧张,觉得难得放松一下,就沉迷电视、网络,聚会、娱乐玩耍、外出旅游,作息时间和规律被打乱,扰乱了生物钟。

节日期间饮食不合理,暴饮暴食,造成营养搭配不均,身体各器官超负荷运转,功能紊乱。由于长时间的轻松状态,在假期结束后,我们需要再次面对工作的压力,重新复工绷紧,心理和身体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身心失衡,产生综合征症状。

节后综合征的危害有哪些?

  • 工作效率下降:人们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突然回到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等症状,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 影响心理健康:长假期间的放松与工作的压力形成鲜明对比,导致心理适应不良。一些人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 生理健康问题:长假期间的饮食、作息不规律,暴饮暴食、熬夜,回到正常生活后,这些不良习惯可能引发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如肠胃功能紊乱、睡眠障碍等。

如何提前预防节后综合征

  1. 提早收心:建议假期最后一天最好不要再出门玩耍啦~可以做一些家务,或者在家静心思考工作计划。上班前一晚的聚会容易让人过于兴奋,更建议早早休息,保证睡眠。
  2. 规律生活:假期中尽量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的放纵,特别是在假期末期,要逐渐恢复正常的作息模式,防止身体和心理过度疲劳。
  3. 适度运动:假期间进行适度的身体活动,保持运动,有助于维持身体状态,减轻节后的不适感。

如何应对节后综合征?

  1. 调整作息:很多人节假日会熬夜,再加上路途奔波,生物钟完全被打乱。节后要及时调整作息,不在床上玩手机,尽可能在11点以前入睡,定好闹钟,早睡早起,制定工作计划。
  2. 节后刚开始上手工作,可以尝试量化自己的工作安排,分解大任务为小目标,设定可量完成时限,循序渐进,先易后难。这样的计划不仅提高了效率,还为整体工作过程注入动力和积极性,轻松应对节后综合征带来的疲劳感和拖延情绪。
  3. 清清肠胃:节后饮食可以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入,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刺激肠道胃,尽可能多吃一些新鲜蔬果,让我们塞满大鱼大肉的肠胃歇一歇,得到充分休息与调整。
  4. 做做运动:适当的锻炼保持身体的活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还能缓解“节后综合征”带来的疲劳感。通过定期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释放压力、提升注意力和心情,也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使你在白天更为精力充沛。
  5. 调整心态:在回到工作状态的过程中,避免陷入消极情绪的泥沼,可以尝试与同事多交流,分享假期趣闻,不仅能缓解孤独感,让整个适应过程更加愉快,正面的交流有助于建立团队合作氛围,让工作氛围更加轻松活泼,都有助于节后综合征的排解。

常见Q&A

Q:节后综合征是打工人专属吗?
A:不是打工人独享的综合症!节后综合征并不只对打工人有效,学生、自由职业者等各路人马都有可能中招。假期过后重新适应,谁都得面对这场“适应大考”。

Q:节后综合征只在假期后出现吗?
A:不只在假期后搞事!节后综合征不止出现在假期结束,还可能在其他长时间休息后冒出头,比如病假后返岗,生活规律的瞬间颠覆,身心状态可不是那么好应付的哦。相较于2-3天的周末或假期,7天以上的长假后更容易出现节后综合征。

Q:我要提前多久做计划?一般几天可以恢复呢?
A:提前调整计划的时机因人而异,一般建议在假期结束前1-2天开始。具体调整时长取决于个体的健康状况和年龄。但如果假期综合征的症状持续不减,就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帮助更好地应对假期综合征。

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假期“充电”结束,满电出发。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大家一起加油鸭!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