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民俗到舞台:唢呐的华丽转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民俗到舞台:唢呐的华丽转身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10
来源
1.
https://news.cctv.com/2025/01/06/ARTIWbyRt1GbLgVqfnEIyjvG250105.shtml
2.
https://www.sohu.com/a/854460764_121924583
3.
https://news.cctv.com/2025/01/25/ARTIA1ckoKZ2dFmliXuGMTTG250125.shtml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C81FQ4F05568X5J.html
5.
http://sh.people.com.cn/n2/2024/0218/c134768-40747837.html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4%A2%E5%91%90
7.
http://sn.news.cn/20240924/b4163dbbddb74d6d8a65e1fd3cd7471a/c.html
8.
https://www.huain.com/news/zonghe/2024/0920/6873.html
9.
http://m.cnwest.com/szyw/a/2025/01/06/22938407.html
10.
https://www.huain.com/article/suona/2024/0327/2626.html

2024年10月,在中法交流活动上,一曲《百鸟朝凤》让法国观众折服。演奏者是上海音乐学院教师刘雯雯,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这位“90后”演奏家不仅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唢呐的魅力,更以其精湛技艺和创新精神,为这门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01

从民俗到舞台:唢呐的华丽转身

唢呐,这种源自波斯的双簧木管乐器,早在公元3世纪就传入中国。经过千余年的本土化发展,唢呐深深植根于中国民间文化之中,成为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民俗活动中的重要角色。

在传统民俗中,唢呐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既能吹出欢快热烈的《大摆队》,为婚礼增添喜庆;也能奏出悲凉哀婉的《哭灵》,寄托人们对逝者的哀思。在陕西子长,一支由两支唢呐、一面羊皮小鼓、一对小镲和一面疙瘩锣组成的“老五班”,就能演绎出黄土高原特有的风土人情。

然而,唢呐的艺术魅力远不止于此。新中国成立后,这门传统乐器开始了从民俗到舞台的华丽转身。1950年代,任同祥的一曲《百鸟朝凤》开启了唢呐独奏艺术的新篇章。此后,越来越多的民间艺人走上专业道路,唢呐也逐渐成为舞台艺术中的“新星”。

02

舞台上的新星:唢呐艺术的现代化转型

现代唢呐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也经历了显著的改良和创新。传统的八孔唢呐增加了按键和半音孔,音域得以扩展,音准更加稳定。作曲家们为唢呐创作了大量新作品,包括协奏曲、独奏曲等,极大地丰富了唢呐的艺术表现力。

在教育领域,唢呐已被纳入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体系。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唢呐人才培养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上海音乐学院的刘雯雯就是中国第一位唢呐博士,她的成功不仅打破了人们对唢呐的刻板印象,更为这门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03

跨界融合:唢呐艺术的未来之路

在年轻一代唢呐演奏家的推动下,这门传统艺术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刘雯雯不仅在传统曲目上精益求精,更尝试将唢呐与爵士乐、交响乐等现代音乐形式融合。她的演奏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

展望未来,唢呐艺术面临着传统与创新的平衡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保护和传承传统的演奏技法和曲牌;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创新,让唢呐在现代音乐中找到新的定位。正如刘雯雯所说:“传承、传播和传授”是她作为唢呐艺术家的三大使命。

从民俗到舞台,从国内到国际,唢呐这门古老的艺术正在焕发新的生机。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在新时代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随着年轻一代演奏家的不断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唢呐艺术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