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胡子鱼”的守护者:雅鲁藏布江鱼类保护行动
高原“胡子鱼”的守护者:雅鲁藏布江鱼类保护行动
雅鲁藏布江,这条被誉为西藏“母亲河”的大河,不仅滋养着两岸的土地与人民,更孕育出独特的鱼类资源。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条高原上的生态明珠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让我们一起了解,为了守护这片高原上的鱼群,人们正在做出哪些努力。
独特的高原鱼群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之一。这条大河孕育了众多独特的鱼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巨须裂腹鱼,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胡子鱼”。
这种鱼在国内仅分布于雅鲁藏布江水系,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有着独特的外观:体长约450毫米,下颌无锐利角质前缘,下唇分两叶,表面布满小乳突,最特别的是那两对发达的须,就像猫的胡须一样。巨须裂腹鱼不仅是雅鲁藏布江的特有物种,更是高原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
面临的威胁
然而,这位高原上的“美须公”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将黑手伸向了这些珍贵的鱼类。特别是在夜幕的掩护下,非法电鱼活动屡禁不止。这种灭绝性的捕捞方式不仅直接导致鱼类死亡,还会破坏水体环境,影响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堪称雅鲁藏布江生态的“头号杀手”。
保护行动
面对这样的情况,西藏自治区朗县检察院积极行动起来,以法治力量守护高原鱼群。2021年7月,一起非法捕捞案件引起了检察机关的重视。3名犯罪嫌疑人在雅鲁藏布江朗县水域使用电击方式捕捞野生鱼,其中就有70条巨须裂腹鱼。
朗县检察院迅速介入,不仅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还推动建立了多项保护机制:
- 增殖放流:通过生态修复增殖放流活动,向江中投放大量本地鱼苗。近年来,已累计放流4.86万尾鱼苗,有效补充了鱼类资源。
跨部门协作:与县公安局、农业农村局会签工作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形成打击非法捕捞的合力。
区域合作:与相邻检察机关建立协作配合机制,构建“分段保护、全程合作”的一体化保护网络。
普法宣传:组织护渔员队伍,深入群众宣传禁渔政策,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今,雅鲁藏布江朗县水域的非法捕捞现象已大幅减少,鱼类资源呈现恢复态势。
科技助力保护
除了法律手段,科技也在为鱼类保护插上科技翅膀。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已成功突破三种雅鲁藏布江下游特有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这一技术突破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人工繁育来补充野生种群,为鱼类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
共同守护高原生态
雅鲁藏布江的鱼类保护工作任重道远。它不仅需要执法部门的严格监管,更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参与和支持。从拒绝食用野生鱼类,到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每个人都能为保护高原生态贡献一份力量。
正如一位护渔员所说:“我很荣幸成为一名保护雅鲁藏布江生态的护渔员,以后我还想加入检察宣传队伍,在履行护渔员职责的同时,给身边群众多多宣传禁渔政策及典型案例,和检察官共同守护雅鲁藏布江生态环境。”
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守护好这条高原上的母亲河,让“胡子鱼”和它的朋友们在这片纯净的水域中自由遨游,让雅鲁藏布江永远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