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食品监管升级:药店如何应对?
冷链食品监管升级:药店如何应对?
随着冬季的到来,冷链食品的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消费者健康,各地纷纷加强了对冷链食品的监管力度。在此背景下,药店作为销售食品的重要场所之一,也面临着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要求。本文将探讨药店在冷链食品监管升级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包括进货查验、储存条件、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帮助药店更好地适应新的监管环境,确保所售食品的安全可靠。
政策背景:冷链食品监管全面升级
近期,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了加强冷链食品监管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例如,铁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相关单位和个人务必按照“七必须”要求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其中,凡购入进口冷链食品必须按规定报备,不得购进未经铁岭首站定点冷库核酸检测、消毒或查验放行的进口冷链食品。同时,进口冷链食品必须专库储存、专区存放,专柜明示销售,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
销售要求:药店需要满足的条件
药店销售冷链食品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资质要求:首先需要办理相关资质,包括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其中,食品经营许可证是销售食品和保健食品类商品的必备证件。
人员资质:药店应配备不少于2名药师(中药师)以上的技术人员,同时,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必须全员接种疫苗,按要求定期进行核酸检测。
场所要求:城区营业面积需在150平米以上,与相邻药店相距300米以上。同时,需要设置专门的冷藏储存区域,确保冷链食品的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实际操作:药店的管理要点
进货查验: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确保所购冷链食品来源合法、质量合格。需要查验的资料包括食品经营许可证照、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口冷链食品“四证一码一证明”、原料或产品进货查验等。
储存管理:冷链食品必须专库储存,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储存温度,确保食品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保存。例如,大部分药品运输温度需在2
8℃;血浆与某些生物制剂则需-18-30℃;冷冻红细胞与一些特殊药物需在-80℃以下。销售管理:进口冷链食品必须专区存放,专柜明示销售。同时,需要建立详细的销售记录,确保每一批次产品的流向可追溯。
人员管理:加强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同时,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冷链食品管理的培训,确保其熟悉相关操作规范。
案例分析:药店的应对经验
以安徽国胜大药房有限公司六安翰林雅苑店为例,该药店在经营冷链食品时,严格落实了进货查验制度,确保所有冷链食品来源合法、质量合格。同时,该药店设置了专门的冷藏储存区域,配备了专业的冷藏设备,确保冷链食品的储存条件符合要求。此外,该药店还建立了详细的销售记录,确保每一批次产品的流向可追溯。
未来趋势: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数字化技术为药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例如,一物一码防伪溯源技术可以实现食品的全流程追溯,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信息都可以通过唯一的编码获取。这种透明度不仅有助于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还为企业提供了质量控制的有力保障。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提升食品安全的监管效率。政府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一物一码系统对食品的生产、流通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产品,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结语
面对冷链食品监管升级的挑战,药店需要从资质、人员、场所等多个方面做好准备。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确保所售食品的安全可靠。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监管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为消费者提供放心的购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