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健康模式:下一代健康管理新趋势
主动健康模式:下一代健康管理新趋势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30%。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联合启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从2024年到2027年,每年提升健康素养水平2个百分点。这一战略部署的背后,是健康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预防,从关注疾病转向关注健康。
主动健康模式:从理念到实践的创新突破
“主动健康”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从单纯的“治疗疾病”转向了“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这一理念强调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行为来维护健康,而不仅仅是依赖医疗系统对疾病的治疗和干预。它涵盖了饮食、生活方式、环境、心理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健康的全周期性和全方位性。
五大维度构建主动健康管理新模式
- 提升主动健康管理素养
《2024中国主动健康洞察报告》显示,虽然7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做到主动健康,但真正长期坚持做到的不足三分之一。这一数据揭示了主动健康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报告显示,经济因素是阻碍主动健康的主要障碍,66%的受访者表示常见疾病非处方药价格过高,63%的受访者因经济原因无法达到运动、饮食目标。此外,知识获取也是关键因素,58%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哪里能买到常见轻微疾病非处方药。
- 精准预测健康风险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健康风险预测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融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研究人员能够综合分析个体特征、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多维度数据,建立精准的预测模型。例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发的“深圳健康通”APP,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 智能预警健康事件
健康预警系统是主动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它通过软件平台,实时监测用户的生理数据(如心率、血压、血糖等),并结合生活习惯、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一旦检测到异常指标或潜在风险,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以心血管疾病预警为例,张先生通过健康预警系统监测心率、血压和睡眠质量,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风险,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增加运动量,成功控制了病情。这种早期预警机制对于慢性病管理和突发性疾病预防尤为重要。
- 有效干预健康结局
提升健康水平需要具体的干预措施。《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一书提供了系列免疫力提升练习法,包括上臂扣手、脊柱伸展、屈肘下犬等动作,适合年长者、体弱人群及疾病康复期患者。这些练习法强调正确的体式和自然呼吸,可以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调整动作难度和持续时间。
- 全面提升健康水平
湖北时珍实验室发布的《中国老年主动健康宣言》提出了7项具体行动与倡议,包括加快老年主动健康政策实施、开展老年主动健康意识提升行动、构建“防筛诊治康”协同主动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等。这些措施旨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主动健康管理体系,全面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未来展望:全民参与共建健康中国
主动健康模式的推广需要政府、医疗机构、科技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加强健康风险预测和预警能力,推广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我们有望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根本转变。这不仅能够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更能够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