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微信红包背后的“小心机”:从心理学到商业价值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微信红包背后的“小心机”:从心理学到商业价值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2828207_122004014
2.
https://www.woshipm.com/pd/2005859.html
3.
https://mobile.pconline.com.cn/1709/17093988.html
4.
https://www.pconline.com.cn/focus/1709/17095888.html
5.
https://www.tmtpost.com/7439439.html
6.
https://blog.csdn.net/hahoo2009/article/details/139663679
7.
https://36kr.com/p/3143811311819527
8.
https://cloud.baidu.com/article/3319868
9.
https://finance.sina.cn/tech/csj/2024-02-22/detail-inaixcqf8751839.d.html
10.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8924
11.
https://wise.com/zh-cn/blog/weixin-hongbao

微信红包,这个诞生于2014年的功能,如今已成为中国人过年过节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然而,你是否想过,为什么微信红包能如此成功?为什么人们会对不同金额的红包产生不同的感受?为什么微信要设计限量的红包封面?本文将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角度,为你揭示微信红包背后的“小心机”。

01

红包金额感知:边际效应与心理账户

经济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边际效应递减”,它指的是随着某种刺激因子的增加,其产生的影响会逐渐降低。这个原理在微信红包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试想一下,当你收到一个10元的微信红包时,你可能会感到惊喜和开心。但如果你连续收到多个10元红包,这种惊喜感会逐渐减弱。根据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人们对于收益的感受并不是线性的。具体来说,10100块的惊喜远大于100200块。这种现象可以用“心理账户”理论来解释。

“心理账户”理论认为,人们会把钱分为不同的“账户”,比如“工资账户”、“奖金账户”、“意外之财账户”等。而微信红包往往被归入“意外之财账户”,人们更倾向于花掉这些钱,而不是将其存起来。这也是为什么微信红包能有效促进消费和社交互动。

02

红包封面设计:稀缺性与社交心理

微信红包封面的设计同样蕴含着精妙的心理学原理。自2019年上线以来,微信红包封面就成为了品牌营销的重要工具。据统计,2023年春节期间,微信用户共计发送红包超40亿次,动态红包封面领取超3800万次。

为什么微信红包封面能如此受欢迎?关键在于其稀缺性和限量性设计。微信红包封面通常在春节期间限时开放,且很多都是限量款,一旦领取完就无法再获取。这种稀缺性设计激发了用户的收集欲望,同时也满足了用户的社交和炫耀心理。

从营销角度来看,微信红包封面具备低门槛属性,基本都是可直接获取,最多只需要设置定时定点发放、注册成为会员等简单门槛。而且,红包封面的营销信息覆盖了用户的使用场景,从选择红包封面、发红包到领取红包,基本每个环节都掺杂了品牌信息。

03

使用现状:审美疲劳与商业价值

尽管微信红包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审美疲劳的现象。据统计,2024年除夕夜用户共抢到50.8亿个微信红包,相比2017年的142亿个有明显下滑。这种下滑趋势反映了用户对红包社交的疲劳感。

审美疲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产品生命周期:微信红包已走过10年,尽管形式不断改变,但内核未变,人们自然会产生审美疲劳。
  2. 社交方式变化:人们开始减少无用社交,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发红包。
  3. 平台整治:微信大力整治红包赌博等灰黑色地带,影响了红包的使用频率。

然而,微信红包的商业价值依然巨大。品牌方通过红包封面进行营销,微信则通过开放平台向企业和个人收取定制费用。同时,红包功能还帮助微信完成了移动支付进程中最难的一步:绑卡。据统计,在红包功能出现后的短短几个月内,微信的聊天组使用量增长了三到四倍。

04

未来展望:竞争与创新

面对抖音等平台的竞争,微信红包也在不断创新。2021年春节前夕,微信官方对个人用户开放定制红包封面功能,需要个人视频号粉丝数达到1000人以上,形成了一轮微信红包封面热潮。抖音则推出了群聊红包、种树红包等新玩法,试图用红包激活社交。

微信红包的未来将何去何从?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款承载着中国人社交习惯的产品,微信红包一定会在不断创新中寻找新的生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微信红包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交工具,更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心理学实验。它巧妙地运用了行为经济学原理,满足了用户的社交需求,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这个看似简单的功能,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商业智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