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人体的小周天,揭秘养生奥秘
督脉:人体的小周天,揭秘养生奥秘
在中医理论中,督脉被誉为“阳脉之海”,是人体经络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沿脊柱上行至项后风府穴进入脑部,再沿头部正中线前行,最终止于上唇系带处的龈交穴。督脉全长约43.5厘米,共有28个穴位,对调节全身阳气、联络脏腑与脑髓具有重要作用。
晒背养生:最简单的督脉保健法
三伏天晒背是大众熟知的养生方式。现代医学证实,人的背部皮下蕴藏着大量免疫细胞,通过晒太阳可以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达到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祛寒止痛的目的。
科学晒背指南:
时间选择:最佳时间为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小孩、老人、体虚的人建议在9—11点晒,注意避热,以防中暑。
晒背位置:主要针对人体背部进行,因为人体阳经多循行于背部,四肢乃诸阳之本,因此背部及四肢晒太阳是晒背的主要方法。
晒背时长:初次晒背可以先晒15~20分钟,主要了解一下自己身体的耐受度,可以循序渐进适量增加时间。成年人每次晒背20分钟至1小时为宜,儿童皮肤娇嫩,每次晒背可缩短至15至20分钟,老年人时间可适当延长。
注意事项:
晒背时不可直接暴晒头部,建议用帽子遮挡,饭后建议休息半小时再晒。也有一部分的朋友不适合晒背,如对紫外线过敏者,气阴两虚、孕妇等人群不太适合晒背,另外年龄较大者也应该慎重,最好是在家人的陪同下,注意好各个细节,避免引起不适。而食用或接触过藜菜(灰菜)或其他具有光感性植物、服用过易发生光毒反应的药物后应避免日晒。
长期的在阳光下暴晒,皮肤容易晒黑,甚至出现色斑。为了防止晒黑,晒背前也可以适量涂抹防晒霜,穿上轻薄的长袖衣物。千万不要贪图功效,把皮肤晒伤晒痛,更不可长时间暴晒,以免中暑。
三伏天晒背减肥并不科学,晒背减重一旦及时补水很快就会反弹。体重减少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水分流失,短暂的新陈代谢改变或其他生活习惯的调整。晒背减肥不可取,千万不要盲目跟风。
有痛经的女生,晒背不忘晒尾闾关——盆腔后侧。通过晒背,阳气的力量直透盆腔和子宫,相当于做了一次免费的坐灸。对于经常痛经、臀部发凉的女性,晒背具有一定的益处。当然经期虚弱且量大的朋友经期不宜晒背。
古人把出汗的毛孔称为玄府、汗空、鬼门。如果玄府闭塞,气机无法正常通行(升降浮沉),营养没法进入,代谢的垃圾无法排出,人就容易得病,背部也可能出现烦人的痘痘。三伏天晒后背,借助太阳强大的温通之力,打通督脉及膀胱经,令毛孔开合,疏通玄府,排出伏邪,可达到病去身安、去除痘痘的效果。
晒背时不可空腹,避免出现低血糖,可携带温水及防暑降温药品以应急,空腹过度晒背还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心脏负担增加,或出现皮肤损伤,体温调节障碍等问题。
晒背避免大汗,防止津液外泄,气随津脱,反而耗气。晒完背后不要立即洗澡或吹空调,可先在阴凉处及时把汗湿的衣服换下来,喝点淡盐水,甘蔗茅根水,绿豆汤等补充体液,等汗停了之后再进空调房。
督脉穴位按摩:随时随地的养生法
除了晒背,按摩督脉上的重要穴位也是简便易行的养生方法。以下介绍几个常用穴位的定位和按摩方法: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前发际至枕骨连线中点。按摩时用手指点按穴位,以局部酸胀为度,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可缓解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按摩时用手指点按穴位,以局部酸胀为度,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可缓解感冒、发热、颈椎病等症状。
命门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按摩时用手指点按穴位,以局部酸胀为度,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可缓解腰痛、肾虚等症状。
风府穴:位于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池穴相平。按摩时用手指点按穴位,以局部酸胀为度,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可缓解头痛、颈项强痛等症状。
哑门穴:位于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按摩时用手指点按穴位,以局部酸胀为度,每次3—5分钟,每日2—3次。可缓解头痛、颈项强痛等症状。
督脉调理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缓解颈椎病:督脉上的哑门穴、大椎穴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穴位。通过针灸或按摩这些穴位,可以改善颈椎病症状,缓解颈部疼痛和僵硬。
改善失眠:百会穴、风府穴等督脉穴位对失眠有显著疗效。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调节大脑功能,改善睡眠质量。
增强免疫力:督脉与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通过晒背和按摩督脉穴位,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机体抵抗力。
缓解焦虑和紧张:督脉上的穴位如百会、风府等,对缓解精神压力、改善情绪有积极作用。
督脉养生不是玄学,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保健方法。通过晒背和穴位按摩等简单易行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尝试这些方法,为自己的健康加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