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内乡打春牛:千年非遗的文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内乡打春牛:千年非遗的文化传承

引用
大河网
12
来源
1.
https://5g.dahe.cn/city/202402041710870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484788
3.
http://news.china.com.cn/2025-01/26/content_117686278.html
4.
https://www.cssn.cn/ztzl/ztzl_skwzg/ggfy/jyyj/zrjyz/202402/t20240222_5734312.shtml
5.
http://www.jyb.cn/rmtzgjyb/202501/t20250126_2111300196.html
6.
http://www.ha.chinanews.com.cn/news/dszx/2024/0204/51321.shtml
7.
http://www.52hrtt.com/mobileview/info?id=F1706146671200&areaId=global&languageId=1
8.
https://www.bjtime.com/news/9760.html
9.
http://www.shangsi.gov.cn/
10.
https://www.ihchina.cn/details/29703.html
11.
http://www.fzlj.gov.cn/xjwz/zjlj/gslj/fsmq/201707/t20170705_1228826.htm
12.
http://www.cses.com.cn/travel/20240722592.html

2024年2月4日,一场瑞雪后的河南省内乡县银装素裹,一场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打春牛,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精彩上演。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内乡打春牛以其独特的仪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媒体的关注。

01

千年传承:内乡打春牛的历史渊源

内乡打春牛习俗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是中国立春节日的重要民俗活动。这一习俗在唐宋时期尤为盛行,并延续至今。它不仅是古代重农、劝农传统的具体体现,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02

独具特色的仪式流程

内乡打春牛活动分为迎春、祭春、打春、闹春、送春等多个步骤,每个环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迎春:立春前一日,群众自发组织队伍,穿上清代官服,前往先农坛祭拜春牛和芒神。这种官民共享的习俗,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 祭春:在先农坛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结束后,人们会在附近田里耕地以祈丰年。

  • 打春:立春日当天,广大群众手执彩旗、敲锣打鼓齐聚内乡县城中心广场。礼官将春牛放置广场中心,按照习俗绕牛三圈并鞭打春牛。春牛被击破后,牛肚内事先填满的五谷、干果、红枣、核桃等食物纷纷落地,群众欢呼抢食,以期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吉年有余。

  • 闹春:打春后,群众在内乡县城周边自发组织游街闹春活动,鼓乐等民间杂耍尽兴表演。长辈会给孩子们带上春鸡,亲朋之间互赠送小春牛、幅字、春字等,表达祝福之意。

  • 送春:活动最后,人们会将春牛送回先农坛,象征着春天的正式到来和农耕活动的开始。

03

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

为更好地传承保护这一非遗文化,内乡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组成以馆长为组长的保护小组,每年拨出专款用于研究和保护。
  • 整理文献资料,编印出版《内乡县打春牛习俗》书籍。
  • 制作打春牛习俗群组泥塑,推出岁时节令打春牛专题文化展览。
  • 连续两年参加二十四节气保护年会及学术研讨会,参加北京农业博物馆举办的农历二十四节气展。

这些举措不仅有力地传承了这一民俗活动,还使其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04

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内乡打春牛习俗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它不仅是农耕文明的见证,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围绕打春牛习俗,当地流传的传说故事、谚语歌谣、诗词歌赋、祭文拜文等,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大量民间社火、传统工艺和传统美术项目的参与,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在当代中国,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内乡打春牛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它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