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防治指南:专家教你护心
心肌缺血防治指南:专家教你护心
心肌缺血: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心肌缺血,又称心脏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导致心脏血液供应减少。其症状多样,包括胸痛、气短、疲劳等,严重时可能引发心脏病发作。
发病率居高不下,预防刻不容缓
近年来,心肌缺血的发病率持续攀升。据统计,中国35岁以上成年人心衰患病率为1.3%,约有1370万患者。其中,65-79岁人群的患病率高达3.86%。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这一数字仍在不断攀升。
病因复杂,高危人群需警惕
心肌缺血的发病原因多样,主要包括: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脂肪沉积形成斑块,阻碍血液流动
- 生活方式因素: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和肥胖等会增加患病风险
- 其他病因:炎症(如风湿性或梅毒性)、血管痉挛、栓塞及先天性异常也可能导致供血不足
高危人群包括50岁以上、有心血管疾病史、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如果出现胸闷、呼吸不畅、疲劳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预防为主,八大生活方式调整助你护心
- 健康饮食:避免反式脂肪摄入,选择低脂肪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水果。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反式脂肪的摄入量不超过每天2.2克。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5天,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时心率应达到最大心率的70%(最大心率=220-年龄)。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6-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其中深睡眠时间应在30-50分钟。深睡眠时,体温和血压下降,心跳减慢到每分钟40-60次,有助于心脏充分休息。
管理压力:长期压力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可通过旅行、冥想、做志愿者等方式缓解压力。
控制血糖和血脂:将血糖水平控制在70-100毫克/分升范围内,总胆固醇控制在每分升200毫克以下。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应保持在100-129毫克/分升。
戒烟:吸烟会加快冠状动脉堵塞的速度,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25%的冠心病死亡与吸烟有关。
补充Omega-3:多吃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等,可降低血管阻塞的风险。
良好社交: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有助于减轻压力,降低心脏病风险。
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心脏健康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CT等。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最新治疗方法,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202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了心衰的分类和治疗方法。目前,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 药物治疗:使用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等缓解症状
- 手术治疗:如支架植入或搭桥手术改善血流
- 生活方式调整:结合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等
专家提醒,虽然治疗方法不断进步,但预防始终是最重要的。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检查,可以有效降低心肌缺血的风险。
保护心脏健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关注心脏健康,远离心肌缺血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