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个专攻健脾补气血的名方!脾好了,气血足了,睡眠也就好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个专攻健脾补气血的名方!脾好了,气血足了,睡眠也就好了!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319120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忧思伤脾"的问题日益凸显。归脾汤作为传统中医的经典方剂,以其独特的配伍和显著的疗效,成为调理心脾气血两虚的首选。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归脾汤的功效、组成及适用人群,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名方。

古时候,一个人经历了长期的忧思焦虑,导致心悸、全身乏力和持续的疲劳。医生给他开了归脾汤,他服用了二十剂后痊愈了。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经常承受着压力,"忧思伤脾"的问题也时常出现。过度思虑不仅会消耗精神力量,更会损伤我们体内气血的源泉——脾胃。这时候,归脾汤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归脾汤有什么作用?

归脾汤:人参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甘草6克,黄芪20克,当归12克,龙眼肉15克,酸枣仁15克,远志6克,木香3克 。

将药材煎煮后温服,也可加入1枚大枣和3片生姜。也可以将药材加倍,制成蜜丸,每次服用10克。

这方剂的主要作用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引起的常见症状,包括心悸、食欲不振、身体疲倦、面色苍黄、健忘和失眠等。

此外,归脾汤还常用于治疗脾虚引起的便血、月经过多和皮下出血等问题。

思虑伤心血,归脾汤为何强调"脾"?

这正显示了脾胃对于维持整个气血系统的重要性!正如俗话说的"民以食为天",饮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而脾胃在人体脏腑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泉,就像食物通过厨房变成美味的饭菜一样,五谷杂粮进入体内后,首先要依赖脾胃的生化和吸收才能转化为对人体有益的精微物质。

此外,中医认为脾胃主宰四肢肌肉。

因此,如果脾胃受到影响,气血就会不足,四肢肌肉也无法得到滋养,出现面色苍白、舌淡唇白、四肢无力等典型症状。

因为脾虚是导致血虚和心悸的根本原因,所以治疗的重点不在于补血,而是重在健脾。只有脾胃功能良好,气血才能正常生化,营养血液得以充盈,从而改善上述各种症状。因此,归脾汤选用了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和甘草来补气健脾。

血虚补脾的原因在于气血是由脾脏生化产生,并且脾脏养护着气血。正如谚语所说:“阳生阴长,血生于脾”,只有脾胃的运化正常,气血的生化才能充足,这是治疗脾虚和血亏的根本。

除了补气健脾的药物,补血的药物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已经出现了血虚的症状,补充血液是理所当然的。

血液是由精微物质转化而来,具有滋养和润泽的作用,在阴阳属性中属于阴。如果气血生化不足,四肢和心神就会失去营养和滋润,阴阳平衡也无法维持。

在心神方面,容易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在全身方面,唇色苍白、脉搏细弱和面色萎黄等症状会显现。因此,在这个方子中,配伍了龙眼和当归来补充心血。

此外,虽然全方并没有明确的止血药物,但由于气能摄血的原因,补气充足后可以有效止血,这也是治疗病机的典范。

最后,再加入少许木香,发挥其行气的作用。这里的运用非常巧妙,因为前面使用了许多补气补血的药物,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就好比节假日车辆拥堵,尤其是在路况不佳的情况下(脾胃本来就比较虚弱)。

方子中人参补充下焦的元气,白术、茯苓、甘草调理中焦的脾气,黄芪充实上焦的卫气,使得三焦的本真元气都能得到补益,自然可以稳固保护气血。如果再加入生姜、大枣,就能更加调和脾胃,增益气血的效果更为显著。

而对于健忘、失眠的症状,除了滋补心血之外,方子还选用了远志来调理心志,酸枣仁来安抚心神,从而实现安定心神、改善睡眠的目标。

这个方子反映的是心血虚,但通过补气健脾进行治疗。虽然是同时治疗心脾,但重点在于补益脾气。脾气旺盛,血液就能够生成,血液充盈,心神就能正常安置,正如谚语所说:“神有所舍”,才能“血有所归”。

总之,这是一个气血和心脾相辅相成的良方,也是通过气血生化关系进行治疗的典范。


归脾汤适合哪些人喝?

归脾汤治疗的病症中,脾虚气弱是根本,其他的心神不宁、血液不归经等症状都是表象。常见症状可能包括:
1.心悸、健忘、失眠、盗汗、虚热感。
2.四肢疲倦、乏力、食欲减少、面色苍黄(这一点尤为重要,与舌淡脉弱是这个方子辨证的依据之一)。
3.便血、皮下出血点、妇女月经过多、月经前期量多且颜色淡,或月经不停。
4.舌苔淡白,脉细弱。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或表现的人,平时需要注意调理脾胃,尽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脾胃的食物,可以适当加强运动。症状严重的人应及时咨询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