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揭秘《封神2》非遗美术设计:从场景到道具的匠心独运
乌尔善揭秘《封神2》非遗美术设计:从场景到道具的匠心独运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自上映以来,票房迅速突破8亿,成为春节档最受瞩目的影片之一。这部由乌尔善执导的神话史诗巨制,不仅在剧情和特效上令人震撼,其独特的美术设计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影片中大量运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从场景搭建到道具制作,从服装设计到视觉效果,处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乌尔善与叶锦添的美学探索
为了更好地展现《封神》世界的独特魅力,导演乌尔善在筹备阶段走访了众多博物馆,从非遗中汲取灵感。他强调,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座建筑都有其戏剧性的设计,神话的张力不仅来自于情节的紧张,更在于画面情感的深度累积。
艺术指导叶锦添则表示,写实是道出神话的重要语言。他与乌尔善不断探讨如何将这一浩大的世界观以现实逻辑呈现。在叶锦添看来,《封神三部曲》不仅仅是一次神话的叙述,它是对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诠释。每个角色都承载着独特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冲突,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
西岐城:理想家园的美学呈现
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西岐城的美术设计。与象征奢华和权力的朝歌不同,西岐更显质朴与祥和。为了具象化地表现理想家园里平和淳朴的民风以及人们守护的平凡生活,《封神第二部》用真实材料1:1还原了一个200亩面积的西岐城,西岐街道里面有超50栋单体建筑,包括西岐城城门、城墙、街道、民居和西伯侯府等。
西岐保卫战正是在这个实景环境完成拍摄的。影片中,西伯侯府造型简洁,没有任何雕花的原木,看起来没有朝歌发达,大家生活得很友善,在建筑方面也更质朴。它的城墙是夯土的,房屋是木结构搭建的,色彩都是土黄色、棕色,也就是土地和庄稼的颜色,指向了一种平和的农业社会。这种设计让观众能直观感受到两个地方的文化差异和美学区别。
非遗元素的创新应用
在道具制作方面,乌尔善特别注重细节的真实感。《封神第一部》中,龙德殿的木雕都来自浙江东阳的非遗传承人,这些精美的木雕不仅展现了商朝的奢华,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的精湛。在《封神第二部》中,这种对非遗工艺的运用得到了延续,许多道具都是由非遗传承人参与制作,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服装设计方面,叶锦添同样融入了大量非遗元素。他从传统壁画中汲取灵感,将中国传统服饰的美学理念融入现代设计,让角色的服装既符合历史感,又不失时尚感。这种创新性的融合,不仅让影片的视觉效果更加丰富,也让观众能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数字生物与传统美学的完美结合
在视觉效果方面,《封神第二部》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执行制片人兼后期制片人孙晔表示,数字生物与真人的结合是一个大难点,需要克服惊人的技术挑战。乌尔善对其中的“墨麒麟”形象特别偏爱,力求既保留传说特征,又呈现出真实感,展现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魔家四将的形象设计也是一大亮点。他们的形象以全脸特效化妆与MOCO设备完美呈现,每位演员的化妆及道具制作都耗费了大量心血,展现出超越想象的感染力。这种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的方式,不仅让影片的视觉效果更加震撼,也让观众能更好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传承与电影工业化的双重突破
《封神第二部》的美术设计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体现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步。乌尔善表示,影片的高度类型化和最新科技应用,使其成为中国电影发展进程中积极进行工业化探索的标志性作品。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呈现,不仅让观众感受到浓厚的家国情怀,也使《封神第二部》成为中国电影发展进程中积极进行工业化探索的标志性作品。
正如监制黄渤所说:“《封神三部曲》用全新的视角与深情故事,将中国传统神话重新展现给全世界的观众,期待他们在这一场盛大的神话之旅中,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瑰丽魅力。”《封神第二部》的美术设计,正是这种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的最好体现。